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一、

如果要评选“唐朝最知名学术团体”的话,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肯定是“韩门弟子。”

韩愈带着学生们写诗、作文、开研讨会,

在专家不愿教的环境下,硬生生带着一群普通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给我们留下无数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在学生时代的惨痛记忆,让韩愈的形象比母夜叉好不了多少。

但他们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掀起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开宋明儒学的先河。

如果把宋明以来的儒学比作一条长河的话,范仲淹、三苏、朱熹、王阳明、曾国藩都是壮丽的瀑布,那韩愈及其“韩门弟子”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眼泉水。

这里的一眼小小泉水,历经翻山越岭的艰难跋涉,最终形成一往无前的浩荡之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的莘莘学子都得叫韩愈一声“老师。”

而这一声老师,韩愈当之无愧。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二、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韩愈夹着一根烟,眉头皱成一团,思考着当前的教育形势。

他十分清楚当前的学校是什么德行:

老师只想着打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刷视频、玩游戏不亦乐乎,学校的教学理念严重脱节......

如果这样都能培养出祖国的花朵,那才是见鬼了。于是,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一批栋梁。

当时的唐朝学术界有一种不好的风气。

所有人都在追求骈文的华丽文字堆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仿佛假大空的口号:“我们要做到三个要、五个更加......”

韩愈看到这些流水文章气得肝疼,拿出贾谊的《过秦论》告诉他们:“这样的古文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目标是文!以!载!道!”

他亲自挑选了一批学生。

张籍、贾岛、孟郊、李贺、李翱、皇甫湜,每个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认同韩愈老师的教学方针:

放弃人人都在做的流水帐,在诗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三、

我们知道,一个老师的成绩是否出色,跟生源有很大的关系。但韩愈老师招的学生却五花八门,来源十分复杂。

孟郊,是个半生蹉跎的老男人。

792年,42岁的孟郊认识了比他小17岁的韩愈。同样的颠沛流离,同样的苦中奋进,让韩愈对孟郊的遭遇感同身受。

第二天,他就把孟郊议论时事的诗文转发,并且手动点赞。从此以后,孟郊的名气暴涨,成功挤进一流诗人的圈子。

贾岛,处女座的强迫症患者。

他写诗很刻苦,有时候强迫症犯了,为了一个字就得琢磨半天,自己都说了:“两句三年得到,一吟双泪流。”

有一天,贾岛做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第二天骑着毛驴在长安城中转悠,脑子中却在想到底用“推”还是“敲”好,一不小心,驴脑袋就敲到韩愈的马车上。

泥腿子冲撞了韩大人的车架,吓得他赶紧把实情向韩大人说了,希望看在自己也是文化人的份上,得到韩大人的体谅。

听了贾岛的话,韩愈也动了恻隐之心,琢磨片刻,他觉得还是“敲”字好,比较有礼貌......

也许是爱惜贾岛的才气,他不仅没受罚,还跟韩愈拉上关系。

孟郊、贾岛都是苦命人,本来没有千古留名的机会。韩愈并没有嫌弃他们,反而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业,

最终让他们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做出成就。

有教无类,说的就是韩愈这样的老师吧。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术水平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师德。

808年,李贺带着新鲜出炉的《雁门太守行》,跑到洛阳找韩愈求推荐。操劳一天的韩老师正准备洗洗睡了,随手翻开这首诗,一看就惊呆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骨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快!把这个小伙子给我找来。

见到这个20岁的天才少年,韩愈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考进士吧,你一定能行。”2年后,李贺背负着巨大的希望走进考场,却垂头丧气的走出长安。

不是李贺的才华不高,而是太高了,高到让所有人嫉妒。为了挤掉竞争对手,他们就去告黑状:

说李贺父亲的名字叫“晋肃”,与进士是谐音,应该避讳进士科考试。

这特么叫什么理由,韩愈一听就怒了。

他写下一篇《讳辩》为学生撑腰,也在向那些心思恶毒的人宣战:“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叫仁,儿子还不能做人啦?什么玩意!”

然而世事无情,韩愈的宣战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他能做的无非是在李贺无助的时候,拼尽全力帮他。

成不成看天意,做不做看自己,唯有不辜负老师的身份,如此而已。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做为韩愈的学生,张籍却是杜甫的脑残粉。

他到底有多脑残?

张籍把杜甫的名诗全部抄写在纸上,然后放在干净的盘子里烧掉,再把烧完的纸灰庄重的放入一个罐子里,每天早上蘸着蜂蜜吃三勺.........

他觉得吃掉杜甫的诗,就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诗了,粉丝做到这份上,也真够脑残的。

自己的学生却崇拜别人,如果按照一般的老师,基本会酸溜溜的说:“哎呦喂,你翅膀硬了,我教不了你,你去另请高明吧,哼哼哼。”

韩愈老师可没有这么小家子气,他反而鼓励学生多学别人的长处,只要不忘记自己的教诲就好。

张籍一辈子都尊敬自己的老师,哪怕韩愈早已把他当作朋友,他却非要以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韩愈。

因为真正的老师,不会在意狭隘的门户之见,只要你能展翅高飞,他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站在原地,看你去海阔天空。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五、

有教无类的生源、宽容的教学态度、高尚的师德,换来的是出类拔萃的成绩。如果韩愈把学生们都集中在一间教室,足够开一场《快乐小本营》了。

“张籍,你的作业呢?”

“韩老师,您听好了,张嘴就来。”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听了这首诗,韩愈老师气的胡子乱颤:“成天想着男男女女的破事,你还能有什么出息。赶紧到教室外站两个小时,滚滚滚....”

大家都在教室里上课呢,如果被赶出去,那可丢人丢大发了。张籍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出去,一步三回头,小眼睛期盼着老师的召唤。

韩愈嘴角一笑,哪能不知道学生的意思?“哼,让你出去看看风景,还不情不愿,毛病。”

随口送他一首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意思就是: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出去看看风景开开眼界,人嘛,还是开心最重要。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看到大师兄被执行家法,其他学生都急了。

李贺赶紧递上自己的作品,忐忑不安的看着老师的表情,乞求千万要过关啊!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嗯,这两句不错。雄鸡一唱天下白,有气势,比你的师兄强多了。”

李贺长叹一口气,转身而去,偷偷发出一声贼笑。

“老师,看看我的《剑客》怎么样?”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的诗就像他的人,为了这几句诗不知道又拔掉几根胡子,磨砺半生却未曾有用武之地,韩愈老师发出重重一声叹息,拍拍肩膀,勉励他好好干。

哪怕别人看不起你,自己也不可以放弃自己。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突然一声震天吼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李翱、皇甫湜,你们两个怂货干啥呢?啊?”

“老师,我们在策划宣传文案呀!”

李翱、皇甫湜的诗文跟其他师兄弟比起来,实在没法看,他们就选择了另一条路:号召大家都来学韩愈老师。

李翱逢人就宣传自己的老师,做人好啊、写诗好啊、思想高啊,最重要的是古文运动的思路太对了,最后还要加一句“大家一起来学习啊。”

皇甫湜也一样,一辈子都在宣传老师的古文思想,临终时还写了一篇《谕业》,把毕生功力都写进这篇文章里,告诉大家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

生命不息,宣传不止。

可以这么说,如果“韩门”没有这两个宣传部长,也不会有后来的辉煌成就,甚至直接影响古文运动的战斗力。

拿着两位学生策划的宣传文案,天不怕地不怕的韩愈也不好意思了,砸吧一下大嘴:“老子有这么好嘛,把我都给搞得不好意思了。”

曹丕在《典论》中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原因就在于文章的字句、修饰都是皮毛,凝炼的思想和观点才是永恒的刚需。

在经过六朝隋唐的浮夸文风后,返璞归真的写作风格重新由韩愈发起,再由李翱、皇甫湜举起大喇叭宣传,最终汇入“唐宋变革”的洪流,在宋朝开出璀璨的花朵。

再此向李翱、皇甫湜二人致以90度鞠躬的敬意。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六、

821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被杀。都知兵马使王庭凑代理节度使的职位,给朝廷写了封信,请求转正上岗。

“河朔三镇”就像帝国版图上的牛皮藓,扒不下来也治不好,朝廷早已放弃治疗,不造反就行。

王庭凑想转正,只能把任命书给他。

那谁去送这封任命书呢,想来想去,这份光荣的使命落在兵部侍郎韩愈身上。

第二年,韩愈离开繁华的长安,走向烽火狼烟的河北。唐穆宗站在含元殿前,看着韩愈孤独萧索的背影有些心疼,赶紧追加了一封圣旨:

“到成德后别急着进城,先观察一下情况再说,你的级别挺高,抚恤费挺贵的。”

靠!!

骂了一句娘,他一刻都没有停留,就这么大大咧咧的进城,堂而皇之的宣示朝廷诏书,毫发未伤的回到长安。

别人闯敌营是靠刀枪棍棒和军队,韩愈闯敌营靠的是一身正气。

在他看来,出使成德是国家的公事,岂能因为贪生怕死而畏缩不前。

做官,就要恪尽职守;为师,就要以身作则。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求下属和学生做到?


他是李贺的老师、苏轼的偶像,影响中国千年文化传承


七、

1092年,扬州的苏轼收到一封远方来信。潮州知州王涤要重修韩愈庙,于是就请“资深韩粉”苏轼撰写碑文。

苏轼撸起袖子就开写: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

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他称韩愈为“百世师”,其实一点都不接地气。如果让我来写的话,只有四个大字:

人民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