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那怎么办?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那怎么办?

前天被一组广告刷屏了。就是上图这样的文案,还有诸如:

  • 懂得父母催你存钱的好意,但更懂得自己光是活下来,就已用尽全力。

  • 只有在请假扣工资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工资高。

  • 一年有26个节日,你都不会去过,但你不会错过节日里的每一分钱红包。

  • 在适婚的年纪,竟然庆幸自己朋友少,因为根本不用担心,会收到“红色炸弹”。

……

文案实在扎心,那么对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我们,到底是该把钱花出去,还是省下来呢?

01

2008年,我大学毕业工作第一年,在咨询公司做文案策划。整整一年工资很低,底薪2500元,加上项目奖金及单个脚本奖金,平均每月收入不足4000元。

在深圳这样的城市,房租每月800元、基本生活费1000元、通讯费每月200大元。抛去这些基本花销,我严格地控制着自己的支出,最主要的法则是:省省省。

我那时候到底有多省?

  • 我有一个手抄本,全是大段大段的书摘,有的甚至是大篇章抄写。那时候,舍不得买书,而图书馆的新书资源并不丰富,工具书特别贵,那时候基本每个周末都在书店看书抄书。

  • 那一年,我偷偷给仍在念书的弟弟寄了5000元。

  • 过年的时候,我给了我妈妈10000元。

现在回头想想,每月平均3600的工资,每年存20000,我如何做到的?我学姐比我先来深圳两年,她说别说存钱,每月都不够花。她住离公司最近的单身公寓,每月和朋友聚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每月不但月光,还需要用信用卡预支。

那时候的我,还为自己能存到钱有点小自豪呢。

我说我每月能存点钱,学姐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可是当后来了解到,我学姐毕业一年后,收入涨到每月一万时,我便再也得意不起来。

而当学姐了解到,我在关外租800的房子,挤地铁千里迢迢跑到罗湖区上班时,她说:你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看上去你省了房租,实际上你耗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和精力才是最宝贵的,如果砸在自我提升上,你既能升职加薪,自己也会过得快活一些。

省钱,反而耽误了很多挣钱的机会。

02

省省省。

勤俭节约,自力更生。

这是我妈在长长岁月里对我的言传身教。

长久以来,我相当自律地恪守着这条原则,却被我学姐惊醒。

学姐邀请我和她同住一周。她公寓就在公司附近,而她公司和我公司相邻,所以即使早上我六点起床了,我依然有两个半小时的自由时间。

这段时间,学姐在跑步机上一边跑步,一边学英语,我看书。

我们还能一起从容吃早餐,走路去上班。

不得不说,长远来看,两千多的房租,太值。

因为即使晚上加班,我也不再焦虑,不再担心赶不上末班地铁,反而能高效完成工作,在九点前就能回到公寓。

若是平时,即使只加班到八点半,回到住处也近十点,通常是洗洗刷刷便瘫倒床上,什么也不想再干。

但即使再晚学姐也拉我去夜跑。她看上去仍旧精神奕奕,一边跑一边跟我复盘当日的工作生活,也逼着我复盘。

回到公寓后,她针对复盘时提到的工作项目提升点,查阅相关资料,直到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式才休息。

因为住得近,即使晚上熬得再晚,我人也相当放松,因为不担心迟到,没有上班焦虑症。

  • 周末我习惯在家睡睡睡。因为出门就要花钱,所以干脆就窝家里看书或睡觉。

  • 她反对在家睡睡睡,说周末是链接他人、开拓视野的大好时光。

  • 她拉我做义工,建议我周末去上培训课。

她说,我就是在做义工时,认识现在公司的HR的。超链接,有时候会改变人的命运,这是一种改变格局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方式。

穷于思想,富于理念。

03

别笑话我当时的省省省。

想想看,当你月薪四千时,你会租两千五的房子吗?你会每月拿出一千投入学习与社交吗?你会为提升自己的形象与气质买买买吗?

你会不会和我一样量入为出?

事实上,身边和我一样有“穷人思维”的人不少。

同样是宝妈,丽丽就比文过得快活。

她带着儿子每天游山玩水,穿梭在各城市间,即使呆在本地,她也是带儿子出入各大游乐场及公园,或亲戚朋友家。

在别人看来,她绝非贤妻良母,因为她很少做饭给儿子吃,经常请钟点工来家里搞卫生,每天的功课就是带孩子各种玩,在外各种吃。

她这种带娃的方式看上去“费钱”,但她认为值——

  • 首先,她心情愉悦,不焦虑,这是一个母亲带给孩子的最大安全感,也是最好的人生财富。

  • 其次,孩子眼界得到拓宽,哪座城市的名胜古迹特产典故,他都略知一二。

  • 第三,因为常期在户外,孩子身体素质也非常棒,几乎不生病,免了一笔“治病钱”

  • 第四,她从带孩子的枯燥与单调中解放出来,孩子玩乐时,她还能着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再看文,坚持每餐亲自给孩子做,还必须保证各营养元素搭配俱全。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条件,每天洗洗洗擦擦擦,即使生病了也坚持如此。如果孩子不遵守作息 时间,她就会变得焦虑,有时候会因生气大喊大叫,因为——还有很多洗洗刷刷的事情要做。

文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孩子你咋就不听话,不体谅妈妈呢?

  • 文为什么就不能花钱请人帮忙做家务?

  • 如果累了,为什么就不能去外面吃饭呢?

  • 为什么就不带孩子去外面玩儿呢?

我估量着你会说,肯定是丽丽的经济条件比文好。

其实真不是。文的老公赚得不比丽丽家老公少。只不过,同为全职家庭主妇, 文的“穷人思”根深蒂固,那就是凡事省钱,不能“花钱”走捷径,不能“花钱”不能偷懒,要勤俭节约。

穷人思维有时候会一根筋地认为,要得到金钱,就要付出自己智力或体力上的努力,双赢这个词从来不存在。

所以,对于文来说, 不论做什么事都是省字当头

  • 为了省钱,她看不到远处。

可是,对比俩孩子,文的孩子爱哭,胆小,还经常生病去医院。

文因为担心孩子过份内向,不得不带孩子去上早教班。

长远来看,养育俩孩子成本差不了多少,但孩子得到的安全感和快乐却完全不一样。

再说文和丽丽俩人,丽丽早就着手累积重回职场的知识技能,而文却觉得自己已然被社会淘汰。

当孩子六岁读小学后,丽丽很快找到了自己喜欢且待遇不错的工作;而文却因为与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导致频繁和丈夫争吵,整个变成了一个“怨妇”。

04

“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那怎么办?

这则哲理小故事大部分人很小就读过——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入地狱之前进行了一段对话。

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买了一套好房子,但是现在我又马上要入地狱了。”

而美国老太太则说:“我终于在入地狱之前把我买房子的钱还清。但幸运的是我一辈子都住上了好房子。”

这故事道出了强人思维与富人思维的区别——

穷人习惯先苦后甜,习惯计较眼前,富人懂得利用金钱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穷人总想省钱,富人想着怎样挣钱。

穷人总想着存钱,富人则想着怎么“花钱”。

穷人追忆过去,富人展望未来。

刚毕业时的我也好,文也罢,我们常将“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挂嘴边。我们压抑欲望,压制消费,一味节俭,将日子过得苦哈哈不说,也错失了许多成长机会。

《穷爸爸,富爸爸》认为:轻易地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当遇到钱的问题时,穷爸爸找借口,富爸爸则总是想办法去解决。

就一般人而言,在致富之初都缺乏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今后没有钱。这主要取决于他对自己未来事业的信心和个人成功致富的基本素质与条件。

只要个人有信心致富、有良好的致富素质和条件,那么他未来也会拥有财富。那为何不将当下的日子从从容容地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