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析丨工商管理:“鸡肋”还是“机会”?

为什么说工商管理到底是“机会”还是“鸡肋”呢?

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有顾虑,本科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学的都是管理理论,用人单位会提供管理岗位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吗?当然,本科毕业生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想直接进入各级单位的管理部门是不太现实的。缺乏实践的历练也是毕业生求职时最大的“短板”。如何才能弥补“短板”,使毕业生在就业求职时更具有竞争力呢?

其实,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在很多领域里选择工作。考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方向。在校期间,考生不要只学一个学科,可以再选修一个其他学科,如学习计算机、法学、外贸、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或有选择性地向某一专业领域倾斜,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毕业生,才是用人单位所看好的“香饽饽”。

另外,很多人抱着一毕业就能进企业当管理人员的想法也是很不现实的。卓越的管理能力是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来自一线实践的支撑,实践能力是从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来积累的。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的多接触社会和企业,利用寒暑假和更多的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锻炼,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积累从业经验,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在求职时才会具有竞争力,也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走上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编看来工商管理毕业以后的对口行业其实是咨询行业,各种管理咨询、培训行业、调研行业等等。对口就业空间还是蛮大的!

专业解析丨工商管理:“鸡肋”还是“机会”?

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大类。这个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很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

工商管理以前的名称是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各部门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

专业解析丨工商管理:“鸡肋”还是“机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徐炜介绍,与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在本科阶段更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适应能力。当然,在强调通行性、适应性的同时,该专业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专长。

学习工商管理对学生的数学、英语等水平都有一定要求。毕业生将在各种组织中发挥协调作用,因此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所院校,这些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还是相当出色的!

国家级重点学科院校

一级学科: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汕头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东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广西财经学院

不论学习什么专业,都是需要个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就。一个好的专业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自身!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专业可以在下方留言,小编会为您一一解答!

下期文章预告

《药学:就业专业性强,薪酬差距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