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廣西河池市南丹縣,是個被世人稱之為盛產丹砂聖藥的地方。據清朝乾隆十九年版《慶遠府志》載:南丹“以盛產硃砂(丹砂),向朝廷進貢,又地處南方”,故稱南丹。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南丹近代被稱之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已探明得有錫、鉛、鋅、金、銀、銅、鐵、銻、錳、鎢、銦、鍺、等20多種有色金屬以及汞、砷、硫、;瑩石、水晶、雲母、鋁土、煤等礦物,被稱為“礦物學家的天堂”,可謂“無山不藏寶,無嶺不藏金”。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丹砂是銀錫的伴生礦,在中藥中具有鎮靜、安神和殺菌等功效,一直 以來被當作驅災辟邪的吉祥之物。南丹開採丹砂的歷史悠久。1638年夏季,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徙步來到南丹,在其《徐霞客旅記》中對大廠和芒場孟英山、掛紅街開採丹砂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記錄。把丹砂開採納入了民俗文化盛讚。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南丹更流傳著“煉丹”的古代神話。煉丹術是道家的修身之術,道士們推崇清靜寡欲、養神致壽之理。千百年來,道教中人大部分相信經過自身的修煉,和丹藥的輔助,可以返本還原,與“道”一體, 繼而長生久視,成為神仙,擺脫塵世的疾苦煩擾。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丹砂在我國古代一直是煉丹的重要原料,自從唐朝以來,南丹盛產丹砂,所以從唐朝到明清時期,南丹煉丹之風一直盛行,因而也流傳有“煉丹”的古代神話。據說:明朝萬曆十年,南丹壯族土司官羅武傑的弟弟羅嘆因看破紅塵,聚集了家族的財富在今吾隘鎮昌裡村的丹爐山修建了供道人煉丹、養身的“三山赤水宮”,祈求修道成仙。現丹爐山上還保存著佔地七畝的煉丹和修道遺址。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南丹煉丹遺址: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丹爐山上一塊石階上刻有“銀盆山”3字。在丹爐屯村民中流傳著“大鼓對小鼓,銀子兩萬五”的說法。據說,在興建丹爐營盤時,因山路險峻陡峭,難以營建城池和宮觀,羅謙端於是放話:“只要來山上做工,月底結帳時,將由做工的人拿自家的簸箕來裝銀子作工錢。”或許這就是銀盆山的來歷。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坍塌的石拱門和城牆。當地傳說,羅謙端在世時曾留下壯語遺囑,放於床底,翻譯成漢語為:“吾身留在慎安亭,代代賢孫為公卿。若是葬於冬囊地,官家後裔不安寧。”但在他羽化後,遺囑被請來料理後事的地理先生私下對換了第2、4句,於是在棺材出第一道石拱門時,拱門就倒塌了。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距第一道石拱門約200米,是第二道石拱門和城牆,保存基本完整。從第二道石拱門沿山路繼續往前走約200米,就到了第三道石拱門和城牆,同樣保存較為完整。丹爐山三道古老且保存完整的石拱門連同山中明代碑刻,於1992年被南丹縣政府定為“丹爐山古營盤遺址”,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赤水宮 在丹爐山天香頂和宗陽頂之間,有一塊狹長坡地,寬約40米,長約150米。在空地上留存有赤水宮臺階和房基遺址。依赤水宮建有砌置規整的兩段臺階(每段至少有10級臺階)、三層房基(最厚一層近3米),兩段臺階連接三層房基。從第三重石拱門走近赤水宮,可以領略宏大的宮觀圖景。以目前所見房基和臺階遺址推斷,其建築佔地近千平方米,可謂規模宏大。宮門朝南,站在宮門遺址前,遠眺正方,正是唯一一條溪水和通向那地的通道。宮門正面臨近丹爐山山邊,有一道自然形成的岩石屏風。因宮門正對著通向吾隘鎮那地村的溪水水道洞穴,為避邪而在修建宮門過程中將岩石屏風保存下來。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宗陽、金華、天香頂丹爐山3座山頂,在《逸跡》碑中,被稱為左頂天香、右頂宗陽、中頂金華。中頂有道教煉丹時作屋(修築煉製外丹實驗室)、築壇(用於安放煉丹爐)、安爐(承納丹鼎的丹灶)留下的遺蹟。現仍可看到丹灶內火法煉丹時留下的煅燒痕跡。在丹灶內還有一塊斷裂的圓形石板,用於承放燒丹的丹鼎,上面明顯留有三個丹鼎足印。中頂的丹壇前有一石制香爐,用於燒香通神。不遠處還有一口丹井。如今山中雖林木稀疏,但仍水源不斷。萬曆年間山中樹木茂盛,或許水量更大。右頂在摩崖石刻《水調歌頭》前有一張石制講經臺,長108釐米,寬54釐米,高33釐米。此講經臺或許正是當年觀陽子羅謙端為弟子們傳授和講解丹經要訣時所用。左頂有一處房基,應是道士居所遺。

走在南丹丹爐山上 品味遠古仙丹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