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之“难”

榜书源远流长,作为书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广泛的应用书体,因具有雄浑磅礴气势而深受喜爱,又因其独特性成为书法中最难的一种。

榜书之“难”

苗小龙 《勤奋》

榜书之难从明费瀛所著《大书长语》中可以找到证据:"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覃思三月,乃以秃笔构隶体书之,时谓萧籀。又题苍龙、白虎二观。此署书之始也。…… 魏文帝起凌云台,先钉榜,去地二十五丈,诏韦诞就书之,以辘轳引上,题竟而鬓发顿白。……宋米芾谓欧阳询道林之寺四字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三字大小不相称, 薛稷慧普寺普字如人握两拳申臂而立。数公皆以书名家,不能无议焉,署书信难哉,信难哉!"

榜书之“难”

苗小龙《佛》被北京龙泉寺永久收藏

萧何写榜竟然需要"覃思三月"方能,韦诞写毕榜书而"鬓发顿白",欧阳询、柳公权、薛稷等大书法家所做榜书都"不能无议焉",足见榜书"自古为难"了。

榜书之难的具体论述,费瀛在师授中又说道:"刓鞠绝棋亦皆有法,而况于大书乎。草书千字,不敌楷书十字;楷书千字,不敌大书一字。愈大愈难,苟无师承,知从何处下手?必须明师指授,八法,运笔摔襟等法,逐一读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渐觉有趣,欲罢不能矣。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驳驳到古人佳处矣。"进而从笔法技法指法运笔上谈到了榜书之难,指出书法愈大愈难。

榜书之“难”

苗小龙龙泉寺现场演示榜书

又说"夫以篆、隶、小楷著名,代有其人,鲜克工署书者。苟能诣极超群,可以题署宫殿,壮观堂宇亭台,勒诸金石,垂于后世,章昭代文物之美,斯亦不朽事也,岂与夫流连光景、耽嗜棋博者可同日语哉。"

榜书之“难”

苗小龙《驰》

这段话说明善书法的很多,但能写好榜书的极少,而且好的榜书作品能彰显文物之美流传后世堪称不朽,那些流连光景、耽嗜棋博者是无法与擅榜书者相提并论的,由此擅榜书者所得地位评价,不难得出榜书之难的结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