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的名人故居」如煙往事赤子情——物理學家袁家騮的天津情懷

祖父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父親是民國時期名士袁克文,他本人則是著名物理學家,有著這樣獨特身份的人,就是從天津走出去的著名物理學家袁家騮。據袁家騮先生回憶,他的漫長求學之路,起步是在天津。這對他的一生非常重要,為他終生從事物理科學研究做了堅實的鋪墊。而在天津的求學時光,使他心生一份情懷,一份與天津的特殊情懷,將他與天津緊緊相連。


「五大道的名人故居」如煙往事赤子情——物理學家袁家騮的天津情懷

1926年,年僅13歲的袁家騮,從北京趕到天津,來到英租界倫敦道(今成都道40號)這座英國里弄式磚木結構的三層灰色小樓里居住,並且開始了求學生涯。直到1931年,他18歲時告別天津進入燕京大學學習,在天津這座小洋樓裡,袁家騮度過了難忘的5年時光。

在天津新學書院學習時,袁家騮表現出對物理學的極大興趣。他把零花錢都花在購買礦石和電器元件上,依照理化書本上的知識,設計、組裝“話匣子”(收音機)。當他舅舅和劍橋博士哈特在一起研究探討物理和數學的時候,他便在旁邊十分投入地傾聽。袁家騮的家離海河不遠,閒來他便和舅舅在河邊散步,舅舅把深奧的物理學和抽象的數學講解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天長日久,科學知識的營養像奔流不息的海河水,滋潤著袁家騮幼小的心靈,使他對物理學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自然科學的瑰麗光芒,在他幼小的心中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他在物理方面的天賦和對這一學科的無比鍾情,後來被擔任燕京大學校長的美國人司徒雷登發現,並親力舉薦袁家騮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深造。1936年,袁家騮來到美國留學,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攻高能物理。一年後,轉往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並被聘為物理系助教。在這期間,袁家騮超常勤奮,每天只睡6個小時,其餘全部時間都花在教室和實驗室,有時在實驗室裡一干就是幾個通宵。兩年內,袁家騮取得了十幾項研究成果。1940年初,美國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密爾根聘他為研究員。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袁家騮應邀參加美國政府的國際科學研究工作,協助製造雷達,將其所學貢獻於反法西斯戰爭。1942年5月30日,袁家騮與吳健雄博士結婚。吳健雄被譽為“原子物理學皇后”和“中國的居里夫人”,是世界上首顆原子彈研製人員中唯一的女性。婚後,夫婦倆長期堅持一個原則,即實驗第一、生活第二。從1950年起,他們就住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套公寓裡,家裡始終保持著濃厚的中國色彩。天津的地毯、雕花的酸枝木茶几,還有沙發上鮮紅的罩子。就在這裡,他們共度了四十多個春秋,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世人矚目的科學成就,為世界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推動了高能物理學的發展。


袁家騮雖然長期身在海外,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漫長的人生歲月裡,那份與天津的特殊情懷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間。對天津的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的發展,他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

1984年12月,袁家騮到天津探親。抵達天津後的第二天一早,他避開親屬們的“包圍”,獨自一人來到他的舊居,隨後前往母校——天津新學書院(此時已改為天津市第十七中學)。當年書院青灰色的古堡式校舍,已在1976年地震中被震毀,新建的教學大樓顯得更加壯觀,富有生氣。他把故地、新景、舊物一一攝入鏡頭,用以追憶他曾經的青春年華。

2001年,袁家騮在近90高齡的時候,又一次回到他思念的天津。他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一路上興致極高,好像年輕了許多。他動情地說:“這次到天津,一踏上天津這片熱土,就看到一片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景象。從機場到市區,綠草成茵,鮮花盛開,與寬闊的公路、漂亮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洋溢著現代化大都市的勃勃生機,我為天津的發展和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在天津的日子裡,袁家騮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天津市容,並與市有關方面的領導會面,就天津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提出了建議。特別令他高興的是,他下榻於利順德大飯店,霓虹初上,他站在窗前,凝望著在夜色中泛著粼粼波光的海河,深情地說:“天津是我的第二故鄉,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我想,天津和海河一定會越來越美。”

2003年1月8日,袁家騮躺在北京協和醫院的病床上,一頭白髮、蒼白的臉龐與潔白的床單渾然一體,在陽光下散發著明亮的光芒。此時的他,精神挺好,就是神智忽好忽差,曾經是很熟的人他也認不得了。當得知天津的代表專程來看望的時候,他的眼睛突然亮起來,慢慢地把手從被子裡伸出來,喃喃地說:“天津來的,天津來的,認識,認識!”最後的兩個字很響。袁家騮的手軟軟的,去看望的代表卻感覺到他彷彿在用力,在把對天津的感情和眷戀,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以鄭重地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