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习惯预防血糖异常

据研究报道,每年5%~8%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此外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这些2型糖尿病后备军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指征;

硬性指标: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豪摩尔/升之间,或者空腹血糖在6.2~7.0豪摩尔/升之间;没有选择余地的指标;有糖尿病的家族史要注意;

通过自己注意能改变的指标;比如饮食结构的改善、运动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但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的,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运动好处多多、熬夜不利健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快朵颐等十分不好,但是很多人却是明知故犯。糖耐量异常后,该怎么吃饭呢?

改变生活习惯预防血糖异常

首先,自我高度重视是远离糖尿病的基本前提。

一是重视整体的膳食结构,即平衡膳食,每一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缺陷,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让吃进去的食物取长补短。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薯杂豆类、蔬菜水果类、蛋奶大豆类、畜禽肉鱼海鲜类、油盐调料类。二是重视每餐的搭配。每餐食物的搭配都直接影响餐后血糖水平,如果这顿饭只喝大米粥,那么可想而知餐后血糖水平是坐着火箭上升的,可使如果搭配其他食物,那么餐后血糖升高则缓慢得多。血糖水平不宜忽高忽低,应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所以定时定量,合理膳食是控制血糖稳定的法宝。

国外研究发现,适量进食番茄汁、桂皮、坚果、啤酒花、植物胰岛素、豆豉、食醋、洋葱、茶类、辣椒、富含铬的食物、含黏滑物质的蔬菜以及高抗性淀粉均有利于血糖控制,每餐可适当选择搭配些。

改变生活习惯预防血糖异常

其次,熟练掌握饮食技巧是远离糖尿病的重要保证。

发表在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吃饭的顺序会影响血糖,先吃蛋白质和蔬菜、后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能降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日本一项大型研究也有数据表明此观点,改变进食顺序,对于糖耐量异常患者很重要,当然这个进食顺序也适合血糖正常的人。

改变生活习惯预防血糖异常

再次,适度补充抗氧化剂是远离糖尿病的辅助措施。

国外有一些研究显示,在对代谢综合征病人的调查中发现,一些氧自由基清除剂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这些变化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病人更容易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关。目前抗氧化剂的补充在学术届确还有些争议,有观点认为尚无有利的证据补充这些物质的好处。

到目前为止,唯一确认的是对长期进行肠外营养引起铬缺乏的糖尿病人进行补铬治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促进胰岛素在体内充分地发挥作用。肝脏、啤酒酵母、未加工的谷物、麸糠、硬果类、乳酪能提供较多的铬。

改变生活习惯预防血糖异常

最后,“五架马车”齐头并进是远离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目前公认的5种糖尿病治疗方法被称为“五架马车”,分别是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糖耐量异常患者除了不用药物疗法以外,其他的四大护法还是必须掌握的,才能将糖病拒之门外。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影响着家人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共同促进社会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