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岗|贺龙元帅在陈炉镇

秦凤岗|贺龙元帅在陈炉镇

陈炉镇,坐落在铜川市东面一座大山的西坡。众人皆知,这里是省内著名的日用陶瓷产地,已经有1000余年的生产史。但许多人不知道,它又是一处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景区。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西北军首领杨虎城,在西安软禁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为了声援张、杨二将军,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关中。

1937年2月6日一大早,在火红的朝霞中,有一位红军将领带领着人马,从富平县境内登上北山,开赴陈炉镇。他大约40岁出头,双眼迸发出逼人的光彩,上嘴唇留有一画浓须。身材魁梧,头戴八角帽,腰系武装带,十分英武。他是谁呢?就是鼎鼎大名的贺龙,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跟随他一道开往陈炉镇的,是该军的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等八个部和军官教导队、警卫连和独立团等。作战部队留在富平县的底店、康庄一带。

秦凤岗|贺龙元帅在陈炉镇

贺龙元帅

大约在下午三四点钟左右,贺龙总指挥一行人到达陈炉镇。贺龙俯视着这一带险峻的地势,说:“陈炉镇是个好地方,——离平川20多里路,一上山还有十几里,进可攻,退可守。”他们分头驻在镇子里及附近的村庄中。设在这里的同官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放寒假,多数房屋空着,司令部设在了学校里。

贺龙总指挥和关向应政委住在校长的房子里。这座房子分内外两间,里间有现成的热炕,一到晚上,两个人就挤在这个小土炕上睡觉,尽量把房子让出来给司令部的其他同志住。外侧则成为他们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作战地图。

贺龙总指挥经常和其他首长在这里讨论军务。他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有时彻夜不眠。

贺龙工作非常忙碌,但是一旦有了余暇,就到人民群众中促膝谈心,毫无官架子。一天他走进他的邻居——学校的一个事务员的房子里,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叫贺龙,国民党报纸上说的‘肖’(克)贺二匪中的‘贺’就是我。”又笑呵呵地说:“你看,我像不像土匪?”

事务员望着贺龙慈祥的面容,联想他平时的为人,心想,这样的好人,怎么会是土匪呢?贺龙坐下后,侃侃讲了自己的经历,从1916年的“两把菜刀闹革命”,一直讲到“八一”南昌起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勉励事务员也投身革命事业。有一次贺龙还请这个事务员去陪客,在贺龙的直接教育下,这个事务员迅速提高了思想觉悟,并于1937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天早饭后,周士第同志要向贺龙总指挥汇报工作,可是找遍了司令部,也没有找见。周士第很生气,问警卫班战士:“你们是干什么的!”他命令警卫班分头去找。后来在离陈炉镇二华里的一家姓孟的贫苦窑工家里找见了。贺龙正在向窑工征求他们对红军的意见。

贺龙总指挥的生活十分简朴,穿着褪了色的灰上衣,蓝裤子,裤子的膝盖都已经烂了,腰里系着一条旧皮带,打着裹腿。一天,寒风刺骨,他在火炉前埋头工作着,火星蹦到了棉鞋上,等到发现时,已经烧了个大窟窿。供给部发同志发现后,说:“贺胡子,给你换一双新的吧。”贺龙坚决不要,他说:“这双鞋补一补,还可以穿嘛。”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当前,人民生活很困难,咱们应当尽量节约,减轻人民负担。”总指挥艰苦奋斗的模范行为,给指战员们以巨大的教育和鼓舞。

贺龙总指挥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学校的房屋坐落在半山腰,操场在山底下。校舍和操场之间是用石头砌成的台阶。一天周士第等人在操场打篮球,贺龙站在校门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他越看越高兴,最后,一只手插在腰部,另一只手高举着,大声喊道:“士第哟——打噢!打噢!”司令部的红小鬼们在下象棋时,他常凑过去看,有时看出棋路子,便要动子。红小鬼虽然非常敬爱他,但并不怕他,说:“不要你动,不要你动!”

过了正月十五,贺龙总指挥问学校事务员:“学校为什么没开学?”“原定正月十五开学。”贺龙明白了:因为有军队驻扎,学校才没有按时开学。他对事务员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不是学校放了假,我们是不会来住的。”又说:“你给校长和老师们捎个话,叫他们赶快来学校,我们马上腾房子。”

校长和老师们到校后,贺龙总指挥热情接见了他们。尽管当时部队生活很困难,还是请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贺龙一再勉励他们好好办学,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多培养出一些人才。鉴于司令部在学校驻扎期间,桌凳有些损坏,贺龙叫供给部给了学校一笔赔偿费。随后司令部迁到了湾里村任志树家里的土窑洞里,学校接着开学了。后来,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投身于抗日前线,有的成长为我党在当地的工作骨干……

红军在陈炉镇期间,在贺龙总指挥领导下,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他们将瓷渣遍地、尘土飞扬的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为群众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新街道。陈炉人民纷纷议论:“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哪有过这样的好军队呀!红军真是咱穷人的队伍。”此前,由于国民党的恶意宣传,一些群众对红军和共产党有不正确看法。此刻,他们说:“从前,我们上国民党宣传的当了。”

那时由于战争频繁,陈炉瓷器销路受阻,瓷业凋零,瓷匠无法谋生,家家户户啼饥号寒,红军来后,瓷匠们为红军磨面。好多瓷匠,靠得到的报酬维持了一段时期的生计。人民群众至今还在说,那一年,幸亏红军住在陈炉镇帮了我们的大忙。要不,不知会有多少人活活饿死……

红军来到陈炉镇之前,陈炉镇封建地主和窑主对劳苦大众实行着敲骨吸髓式的剥削。佃户逼迫将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五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劳苦大众借了财东一块钱。一年之后连本带利得还二十块。穷人一旦背上了债务,往往到数代之后依然还不清。每逢旧历年底,债主们不分昼夜挨门挨户到穷人家逼债,如狼似虎。广大群众辛苦一年劳动之所得,往往不够交租还债,“跟上碌碡过个年”,这句民谚是他们悲惨处境的真实写照。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心连心,十分关心群众的疾苦。贺龙总指挥率领红军抵达陈炉镇后,鉴于当时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将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提出将租子减为收成的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五十。取消高利贷剥削。由于当时隆冬,不是收获节,减租斗争未能实行,但是减息斗争取得了巨大成果。

1937年3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陈炉镇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长征以来的历史经验,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这次代表大会之后,在贺龙总指挥领导下,红二方面军在陈炉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组织工作。3月9日,召开了由2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正式成立了陈炉工人抗日救国会。司令部派出一支支工作队,深入到各村各乡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司令部还在小学院子里办新文字学习班,讲授汉语拼音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陈炉街道两旁贴满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切为了抗日” “共赴国难”等大幅标语。文工团还给群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如《工农兵大联合》《抗日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渭北山区回荡起抗日救亡的歌声。

秦凤岗|贺龙元帅在陈炉镇

红二方面军在陈炉镇召开党代会的旧址

在红军影响下,千百年来死气沉沉的陈炉镇恢复了青春,变得朝气蓬勃,先后有4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陶瓷界成立了“工人抗日救国会”。该会积极为红军张罗粮食,参加减租减息斗争,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当时有数十名青年穿上了军装,成为光荣的人民战士。其中有些人,后来成为北京、青海、新疆等地的领导干部。

贺龙总指挥和他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与陈炉的劳苦大众结下了鱼水般的情谊。1937年4月,当红军离开陈炉镇,开赴富平县庄里时,全镇男女老少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噙着热泪站在街道两旁欢送自己的队伍,盼望着红军早日回到陈炉镇。

秦凤岗|贺龙元帅在陈炉镇

红二方面军干部在同官陈炉镇合影

贺龙元帅在陈炉镇创立的赫赫业绩,永远铭刻在陈炉人民的心中。当年司令部的所在地的第二高等小学,今天是陈炉镇中小学。在学校院子里,有“贺龙元帅纪念碑”。2015年9月,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曾来此瞻仰。

往期精选

[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