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广州普法

近日,有消费者表示要把雅诗兰黛旗下品牌LAMER告上法庭,称其虚假宣传并不存在的修复疤痕功效,欺骗中国消费者且仅在中国虚假宣传,该行为已严重违反我国广告法。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9月26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郝先生)在其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称准备对雅诗兰黛旗下品牌LAMER提起诉讼,原因是其虚假宣传并不存在的修复疤痕功效,它欺骗中国消费者购买,而且仅在中国虚假宣传,该行为已严重违反我国广告法。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以下是博文部分截图

↓↓↓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大嘴博士 还晒出了诉状

↓↓↓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博主在文中表示:“如果LAMER只是老老实实地宣传自己保湿能力舒缓能力,哪怕它卖3万一瓶,只要有人买单,我只会钦佩。但是LAMER依靠虚构修复功效,卖出远超产品价值的价格。我diss的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的不诚实。”

目前这篇微博已有

10万次+转发

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表示力挺

↓↓↓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关注」“面霜之王”LAMER被起诉!美妆博主怒告:你还要欺骗中国消费者多久?!

雅诗兰黛

内容出自创始人的传记

面对消费者郝先生的质疑,27日,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公关部孙女士给媒体发来简短声明:

“海蓝之谜一直致力于高标准的工艺以及精益的取材。迄今,海蓝之谜产品沿用了麦克斯·贺伯博士当年研制的修护秘方——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 我们感谢过去四十多年来全球范围内数以万计的海蓝之谜忠实消费者。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到海蓝之谜柜台,亲身体验我们的产品。”

在电话中,孙女士称已经注意到了郝先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

至于郝先生引用的故事,孙女士也告诉记者,相关材料来自品牌创始人贺伯博士的传记,而传记里面的内容也是真实的。

至于LAMER产品在中、美、日文网站上为何表述不一,这个问题孙女士没有回答。

不过,郝先生引用的品牌故事——该品牌创始人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灼伤了面部皮肤,使用该产品后,“让肌肤如重生般焕然一新”的说法,是否暗示该产品有灼伤治愈功效?孙女士回复说:“海蓝之谜产品的核心是具有舒缓作用的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为肌肤提供强效保湿,以帮助舒缓及重焕肌肤状态。如果您的肌肤有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您咨询医生。”

消费者怒告

产品功效与宣传不符

消费者郝先生称,他在海蓝之谜的官网上看到编号为“4793000002”的产品,因为相信其对灼伤有愈颜效果,就购买了一瓶,价格为1450元。但是使用后,皮肤并未有任何改善。郝先生认为该产品存在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9月27日下午,记者联系到自称郝先生团队的王先生,他证实郝先生就是网上发帖的“大嘴博士”本人,身份证显示系原上海卢湾区人,但郝先生不在上海。

王先生说,郝先生已向成都某法院提交诉状,估计在国庆节前可以立案。

记者两次提出希望对方能提供起诉书全文。傍晚王先生回复,郝先生正在跟律师开会,暂时无法提供起诉书。

//////////

对于官网“品牌故事”中的介绍是否涉嫌违规,田军律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消费者使用后如果恢复不到“让容颜回复往昔”的效果,则上述宣传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普遍存在无法“让容颜回复往昔”的效果即涉嫌过度宣传甚至属于虚假广告。

护肤美妆专家冰寒表示,化妆品的价格与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但不建议刻意追求高端护肤产品,就海蓝之谜产品本身的成分而言,并没有神奇之处。他透露,此前曾有业内人士以保湿效果为标准,对海蓝之谜以及其他平价产品进行评测,证明海蓝之谜并未有高于其他产品的效果。

不过,对于上述案件的结果,田军律师预测,司法机关一旦认定违反《广告法》规定,原告则有权要求品牌删除相关广告语,但获得赔偿较难。他称,目前尚且看不出诉请赔偿的法律依据,如要求损害赔偿,则适用侵权法过错原则,包括过错、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证明,预计该案很难据此获得赔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