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遥远、广袤和闭塞像这样的词,是在没有走近这片土地之前,我脑海里贵州的模样。仿佛若有若无,一直都是低调的存在。很幸运的是,在23岁的这一年我看到了她鲜为人知的美丽,在黔东以南, 我遇见了一场绚烂的烟火。

盛装出席的千人踩歌堂

农历正月初四,是寨子里一年一度千人踩歌堂,侗族踩歌堂又叫"哆耶",是顶洞村每年春节期间最隆重的一项民俗活动,也是祈求人蓄兴旺、五谷丰登的盛大集体活动。这一天,侗族的青年男女都穿着盛装,会相聚在鼓楼下的歌堂,大家手牵着手,庆祝一年新春的到来。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情,还没等到喇叭里的侗歌响起,我就从咯吱咯吱的木床上爬起,在热情的侗族阿姨的帮助下,和寨子里的姑娘盛装打扮。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姑娘用长长的黑色毛线把头发高高的束起,发束上插上铛铛响亮得耀眼的的银饰,脖子上挂上纯银的厚厚的项圈,纤细的双手戴上祖辈流传的银镯子,第一次参加这样少数民族的盛会,总归是新鲜猎奇。藏青色的肚兜穿在身上时还羞涩地跟女孩们打趣。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但当侗族阿姨为我把精美的袖套缝在外衣上,俯下身为我系上绑腿,最后穿上侗家一针一线缝制的绣花鞋后,真心感觉自己是待嫁的侗家闺女。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猎奇的心态也已经被这种隆重的仪式感吹的得无影无踪,反而有点紧张激动起来。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梳妆完毕后,就听到罗汉们一路敲锣打鼓的声响了,桃子说这是邀请的仪式。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午后的一点,寨子的男女老少都已经盛装聚集在鼓楼。排好队形,等待踩歌堂的开始。村委支书简单的致词后,大家便有秩序从鼓楼行至歌堂等待。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男方的队伍以舞狮、敲锣打鼓迎女方的队伍入场,轮回对歌几首后便正式手拉手围成围圆圈歌唱。中心围绕着腌鱼,糖果,彩蛋,男一圈,女一圈,就这样一圈圈的围绕牵手行走着歌唱。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和姑娘们叮叮当当的银饰撞击声都融进了嘹亮的侗族大歌中,此时的歌堂载歌载舞,而山坡上已经是人山人海,有慕名而来的摄影师和游客,也有附近村寨的人群。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咿咿呀呀的水车,涓涓流浪的溪流,绚烂多彩的服饰…都被定格在了镜头里。

将近一个小时的对歌结束后,男女双方整齐两排沿着顶洞河窜寨,有人说寓意是驱邪求神,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侗寨,清澈的小河倒影出了姑娘们的倩影。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长长的退伍走到风雨桥,姑娘们开始按照三排的队伍分别站在桥两边,等待远道而来的游客,拦门对歌欢迎八方客人的到来。踩歌堂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顶洞村青年的成长,至今已延续了二百余年。相比年味渐淡的城市,这里的氛围让我无比迷恋。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没有直达的专线、没有林立的商铺、没有游人如织的景象、没有小酒馆和咖啡厅、没有酒店和客栈,没有商业化的旅游展演。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图景,鼓楼依山傍水、古老的水车咿呀作响,而炊烟和田间吃草的老牛,则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

夜深时的行歌坐月,情意绵长,盛装上的图案,又默默记叙着无文字民族的历史变迁,恍如穿越的山地部落,既食得人间烟火,又见得日月星光,在侗寨的这些日子,时光仿佛凝滞。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世界有时候像一条小小的布景,我们点点头,就相遇了。我会记得酒杯里的深厚情谊,会记得桃子热情的邀请和照顾,记得和云、心德搓麻将的欢声笑语,记得表哥、友哥、建兰的热情款待,记得萝卜的真切关怀,还有那些我叫不出名字侗寨小伙伴,感谢这一程这些人给予我的那些慈悲和善意。

下一次,我们还在侗寨里不醉不休


美美的侗族姑娘桃子

此刻,我在苗乡里温一壶风尘的酒,独饮往事迢迢,漫看去路瑶瑶,我相信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下一次,让我们还在侗寨的夜色里不醉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