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1.悲鴻,甲申。

2.華秋先生雅教。悲鴻此贈。

印文:

徐悲鴻之畫鑑藏印:賴少其印、讀異書飲美酒賞名花對麗人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直須此世非長夜,漠漠洪荒有盡頭。卅五年初春為野馬社作。悲鴻。

印文:

徐悲鴻說明:“野馬社”是中央大學在抗戰期間,於重慶設立的學生組織。當時“中大”校園內各種形式的壁報組織就有一百多個,藝術系組織的壁報組“野馬社”,主要以漫畫為武器,創作的漫畫在遊行請願中發揮了極大的宣傳作用,後來他們從中挑選、彙編成“一二五”運動紀念畫刊,四處散發和宣傳。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祝華先生雅正,卅六年冬悲鴻。

印文:

悲鴻之畫說明:

上款人張永福(18721957),字祝華,廣東饒平縣人。早年曾支持晚清的戊戌變法,後來為孫中山辛亥革命在海外的主要助手。1948年後寓居香港。著有《南洋與創立中華民國》。

上款人:

張永福(18721957)

字祝華,廣東饒平縣人。早年曾支持晚清的戊戌變法,後來為孫中山辛亥革命在海外的主要助手。在南洋創辦《圖南日報》、《中興日報》宣揚革命。早年旅居新加坡,思想進步,義俠肝腸,為人忠厚,至今在新加坡還留下不少善舉的傳說。1908年,張永福與陳楚楠、林義順等在新加坡建立同盟會南洋分會,此後若干年間,張永福追隨孫中山左右,幾乎成為孫中山的私人秘書。著有《南洋與創立中華民國》。

1915年,嶺南高氏兄弟嘗讚賞徐悲鴻畫馬,說:“雖古之韓幹,無以過也”。而從三十年代開始,徐悲鴻探索出大寫意馬的筆法,至1947年已入大化之境,信筆揮灑,筆到神隨。事實上,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審視本幅《奔馬圖》,整體形貌已與早期略有變化,塑造出一匹威武的神駒形象,昂首天外,奮蹄騰空,給人豪放沉雄的獷悍美感。

通幅以粗重有力的墨筆勾勒奔馬,揚蹄騰飛,展現出龍馬精神。健碩的身軀與勁挺的四肢線條恣意簡練,而飛揚的馬鬃與馬尾則以硬筆揮掃,表現出纖毫畢露的律動美感。除此之外,奔馬於大寫意的筆酣墨飽中,以致能增添光線透視的明暗變化,也更予人有形神兼備的駿逸氣勢。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剩有數行淚,臨風為汝揮。嬉憨曾無節,貧病益相依。逐葉頻升木,捕蟲刮地皮。故園灰燼裡,國難劇堪悲。廿六年冬,悲鴻哭所豢貓曼雍夫人仁嫂賜存。

印文:

東海王孫、悲鴻、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懷慈室、書旂說明:上款人“曼雍”即楊度長子楊公庶夫人樂曼雍(19021974),出身於北京同仁堂樂家,前北京市副市長樂松生(同仁堂總經理)之堂妹。“樂七爺”樂達仁作媒與楊度之長子楊公庶成婚,其書法得到楊度之指導,中學與老舍夫人胡潔青是同學。楊公庶為楊度先生長子,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化工專家,曾任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秘書長。公庶學成回國後,立志發展民族工業,與天津達仁堂老闆樂達仁先生志同道合。後經先生作媒,娶樂肇基的親妹妹樂曼雍為妻(192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曼雍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後以80高齡病逝於北京。

徐悲鴻獅子貓立軸設色紙本102×63cm1937年作2012春成交價:13,800,000徐悲鴻畫中的動物每有寓意。如雄雞“一鳴天下白”,如懶貓“昏昏又一年”,又如奔馬“哀鳴思戰鬥”。獅子也是徐悲鴻喜愛的題材,他在法國留學時期曾經熱衷於去動物園觀察獅子的各種情狀,並畫了大量速寫,對其體貌骨骼甚為了解。而作於戰時的獅子,亦有另一層寓意。若對照當時的局勢,國難方殷,岌岌可危,徐悲鴻借怒獅所傾瀉的激越之情,令觀者為之動容。他在1939年寫有名作《側目》,圖中獅子側目注視在岩石上爬行的蛇,反映了畫家心中正邪對峙,其愛憎分明的態度清晰不過。全畫張力極強,有一觸即發,令人窒息的凝重感。

此幀作於1935年春,寫於畫家在南京的寓所“危巢”。參照構圖可謂是《側目》的原型。他強調了邪不勝正的必然性,以一面倒的對比方法來歌頌光明的勝利。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1.逸志先生惠教。

2.凜凜百獸尊,目中無餘子。劇知有長蛇,瑟瑟暗中伺。高行何所畏,浩然氣可恃。廿四年春日。悲鴻寫於危巢。

印文:

徐悲鴻鑑藏印:雲海閣珍藏印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印文:

東海王孫

印文:

徐悲鴻

鑑藏印:太乙樓珍藏書畫印

黃君實題簽(對聯):徐悲鴻先生五言聯。太乙樓珍藏,君實題簽。印文:黃君實印

說明:

1.上款人為徐悲鴻先生在新加坡的摯友曾滄海、呂國豪夫婦,徐悲鴻在一九三九年抵達星洲,居停期間,為曾氏夫婦寫有不少書畫,包括為彼等作油畫造象。2001年翰海春季拍賣會推出的二十五件徐悲鴻先生的精品佳作,就來自於曾滄海,呂國豪夫婦。

2.此拍品經廖靜文女士鑑定為真跡。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君墨老友命寫少陵“日暮倚修竹”詩意,卅二年大暑。悲鴻居青城山天師洞。

印文:

東海王孫

說明:

上款人“君墨”即林恕,四川內江人,擅書畫,曾任四川美術專科學校教師。他在成都藝術圈十分活躍,當地著名書畫社團“蜀藝社”在一九三五年成立,他即為成員之一。抗戰軍興,大批藝文界人士避寇入川,他時任四川美術家協會幹事,負責當地的美術展覽活動,故與入蜀的藝術家交往密切,如張大千、徐悲鴻、謝稚柳、黃君璧、趙少昂等。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戊辰冬盡,寫贈仲子學長。悲鴻。

印文:

悲鴻、天下為公、一印漫漶不辨說明:上款人楊仲子(18851962),號粟翁。中國音樂教育家,篆刻藝術家。徐悲鴻稱他是“以占卜文字入印的第一人”。

上款人:

楊仲子(18851962)號粟翁。中國音樂教育家,篆刻藝術家。1901年考入南京江南格致書院,畢業後出國留學,入法國貢德省大學理學院,同時自學音樂理論和鋼琴1932年,就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1938年起,在重慶曆任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授、國立音樂院院長、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主任等職。1947年在南京任全國音樂學會理事長、禮樂館編纂、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教務主任兼教授等職徐悲鴻稱他是“以占卜文字入印的第一人”。

不懂徐悲鴻,不足以談中國畫!

題識:

嘉陵江上磐溪中國美術學院,卅三年始夏,寫寒山拾得,悲鴻。

印文:

東海王孫、徐悲鴻、長顑頷亦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