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法大,誕生於1952年,位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列入首批“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被譽為“政法人才的搖籃”。

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法律系、政治學系,清華大學政治學系,燕京大學法律系、政治學系和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等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政法學院。1960年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重點高校。1965年,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領導。文化大革命期間因故被撤銷。1979年復辦並面向全國恢復招生。1983年,在中央的直接推動下,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

截至2015年9月,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5833人,其中本科生8727人,研究生6110人,留學生996人;教師951人,其中教學科研崗位教師864人,輔導員87人;教學科研崗位教師中教授296人,博士生導師192人、碩士生導師806人,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比例達89.58%。

中國政法大學

文化傳統

校名

1952年10月12日,首任校長錢端升寫信給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同志,希望毛澤東主席能為新誕生的北京政法學院題寫校名。同年11月1日,林伯渠回信錢端升並表示毛澤東主席已經同意為學校題寫校名。11月23日,毛澤東主席的‘北京政法學院’題字送達。這樣,毛主席所題寫的“北京政法學院”校名就交付使用了。

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為學校親選校長和新校區以支持學校發展。1985年冬新校區正式破土動工,1986年6月,新校址奠基儀式隆重舉行。鄧小平同志欣然親筆題寫了“中國政法大學”校名。

校訓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八字校訓。“厚德”強調為人, “明法”強調為事的規矩、法度,“格物”強調為學,而“致公”強調做人、為事。“厚徳”源自《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意在培養師生優良的公民道德、職業道德、政治道德,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是人文精神的凸顯。 “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意求師生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以法治天下、建設法治中國為己任。這是法治精神的體現。“格物”出自《禮記·大學》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意促師生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有科學的思維和理性。這是科學精神的寫照。 “致公”取法於《禮記·禮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此處“致”從“至”,“致公”也為“至公”,出自《管子·形勢解》的“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意為師生要堅持和弘揚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有仁愛親民,獻身公益,服務公眾的社會責任感。這是公共精神的張揚。

校徽

中國政法大學校徽整體色調為紫荊紅,與白色背景交錯相間,鮮明亮麗。紫荊紅代表著熱情、向上以及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同時也是中國法官袍的前襟配色。外圓圈內上方是鄧小平同志親筆為該校題寫的漢字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標誌的主體部分由天平組成,天平的支撐部分被替換為尖頂圈底的劍形圖案,既似捍衛公平、正義、法治的寶劍,又似開啟知識大門、通往法學最高殿堂的鑰匙。寶劍劍柄上的數字“1952”代表了學校的成立時間,天平四周圍繞的橄欖枝則寓意和平、友愛。

中國政法大學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

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學校共擁有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社會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法學。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全覆蓋):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

本科專業:中國政法大學共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國際商務、哲學、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新聞學、數學與應用數學19個本科專業,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 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學建設

中國政法大學擁有法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班、法商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法制史與西方政治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7門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以及法學實踐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精品課程

國家精品課程:憲法學、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中國社會學、商法學、中國法制史學、西方政治思想史。

教學模式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政法大學形成了“道器一體、專能兩翼”的教學理念,並確立了“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先後與全國各大法院、檢察院、紀檢監察、司法行政部門以及和大型律師事務所、著名企事業單位都建立了固定合作關係和學生實習基地。

中國政法大學構建的學生成長及在全國相關機構形成極大覆蓋率的培育機制已經使得該校成為中國法治建設最大的傑出後備人才的培養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