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另一部奇作,中国仅有手抄稿,原稿在日本人手中杳无音信

导语:众所周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但绝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杰出的风筝玩赏家和制作家,因此他写下另一本奇书《废艺斋集稿》,却并未熟知于世。

曹雪芹的另一部奇作,中国仅有手抄稿,原稿在日本人手中杳无音信


这本书的发现与孔祥泽老先生有着很大的渊源:1943年,他正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在与日籍教师高见嘉十合作编印一部风筝谱期间,高见嘉十从一位日本商人借到一部《废艺斋集稿》的手稿,在仔细检阅后,他们确定这是曹雪芹的遗作。

作品共分八卷,分别对印刻、风筝、编织、脱胎手艺、织补和印染、雕刻、园林、烹调进行了讲述。其中,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记载了风筝的起放原理、扎糊技法和绘画要领。出于研究学习的需要,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孔祥泽挽请了当时的著名文学家、美术家和工艺家一起将它抄录和临摹了下来。后来日本投降,日本商人和这本书都杳无音信,当初5个人临摹的部分却留了下来。

曹雪芹的另一部奇作,中国仅有手抄稿,原稿在日本人手中杳无音信


直到1971年4月4日发现了曹雪芹故居的题壁诗,孔老才将自己手抄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交给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吴恩裕还有胡德平研究,并且还口述了一些《废艺斋集稿》里面的内容。研究过后吴恩裕、胡德平、李强(研究员)及李明新(北京曹雪芹纪念馆馆长)一致认为此为尤其珍贵资料。

曹雪芹的另一部奇作,中国仅有手抄稿,原稿在日本人手中杳无音信


曹雪芹先生的这部《废艺斋集稿》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旧观念,更是致力于为残疾人学手艺谋生活,他本人还教残疾人于叔度扎糊风筝以来养家立业。在《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中他写道: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日:“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这段话不仅表明了曹雪芹与于叔度之间的友好情谊,更是反映了曹雪芹拥有扶弱济贫、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怀,值得世人所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