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聯網,了解關於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

物聯網到現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普遍被接受的定義為:物聯網是指通過裝置在物體上的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許多人對物聯網有著各自的理解,有人認為RFID 的互聯就是物聯網,有人認為傳感器網絡就是物聯網,有人認為M2M(Machine to Machine)就是物聯網,還有人認為物聯網是將互聯網的客戶端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而物聯網的實質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是物聯網的主要特徵。

淺談物聯網,瞭解關於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物聯網的價值在於讓物體也擁有了“智慧”,從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物 聯網的特徵在於感知、互聯和智能的疊加。因此,物聯網由三個部分組成:感知部分,即以RFID、傳感器為主,實現對“物”的識別;傳輸網絡,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絡、通信網絡等實現數據的傳輸;智能處理,即利用雲計算、數據挖掘、中間件等技術實現對物品的自動控制與智能管理等。

目前在業界物聯網體系架構也大致被公認有這三個層次。底層是用來感知數據的感知層,第二層是數據傳輸的網絡層,最上面是內容應用層。

淺談物聯網,瞭解關於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感知層

感知層主要實現全面感知,即通過嵌入在物品和設施中的傳感器和數據採集設備,隨時隨地的獲取物質世界的各種信息和數據,並接入到網絡。感知層的設備主要包括傳感器、RFID、多媒體信息採集,GPS,紅外等設備。傳感器是能感受被測量並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

網絡層

網絡層實現物聯網數據信息的雙向傳遞和控制,達到可靠傳輸的目的。網絡層必須具備複雜事件和數據流的處理能力,提供包括數據彙總、地理信息、識別與關聯等服務,具備數據建模和集成能力,指定可互操作的信息框架,具備過程整合的能力,擴展原有系統,優化業務流程,從而實現更全面的互聯互通。目前用於支持人與人之間的通信網絡技術主要是電信網,而物與物通信和人與人通信在需求和特點上存在差異,為使網絡能夠更加適應物與物的通信,需要對現有網絡進行增強或優化。利用虛擬化技術屏蔽異構網絡在資源形態、資源使用方式上的差異,將網絡的各類資源,如設備、存儲、計算、承載傳送等,進行感知、收集、抽象等處理。

淺談物聯網,瞭解關於物聯網的體系架構

應用層

應用層實現對信息的處理,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的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提升對物質世界、經濟社會、交通運輸等的觀察力、對物體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應用層包含應用支撐子層和應用服務子層,應用支撐子層實現跨行業、跨應用、跨系統之間的信息協同、共享、互通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開放平臺,雲計算平臺,服務支撐平臺,其他中間件平臺。信息開放平臺將各種信息和數據進行統一匯聚、整合、分類和交換,並在安全範圍內開放給各種應用服務。雲計算平臺提供支持高併發和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服務支撐平臺面向各種不同的應用,提供綜合的業務管理、計費結算、簽約認證、安全控制、內容管理、統計分析等功能。其他中間件平臺用於支撐泛在應用的其他平臺,例如封裝和抽象網絡和業務能力,嚮應用提供統一開放的接口等。應用服務子層指的是物聯網的各種應用,例如智能電力、智能交通、智能環境、智能家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