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作爲家長你真的做到了嗎

​早上從家裡出門的時候聽到廣播上在講,關於孩子的教育,父母和家裡帶孩子的人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就想到了一個小故事:

爸爸每天送孩子去學校,路過樓下的早餐店,每次都會給兒子點一碗餛飩,讓孩子吃好再去學校。孩子經常會問爸爸為什麼不吃,爸爸總是說要減肥健身之類的話,孩子也就信以為真。直到有一天,孩子折回來拿書包,看到爸爸在隔壁的店裡面大口的吃著小籠包和油條等,頓時覺得驚訝。從此孩子對爸爸的信任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作為家長你真的做到了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小故事其實也說明了很多大的道理,一些不健康的油膩的食品,作為家長,肯定是覺得為了孩子好,不想讓孩子去吃去接觸,但是自己反而忍耐不住,而且還對孩子撒謊,這麼做其實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不但變得叛逆,而且會對大人的信任感極度下降。

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作為家長你真的做到了嗎

還有一天早上,天天的媽媽正常騎著車子送自己的寶寶去學校,車子上面有一個兒童玩具風車,當媽媽送完孩子出來的時候,發現原本在上面的風車不見了,環顧四周發現一個送孩子的奶奶正在教孩子怎麼玩兒呢。而奶奶手裡拿著的風車,正是天天媽媽的車子上面的。當時天天媽媽雖然沒有去說什麼,怕對孩子造成更不好的影響,但是還是呼籲大家,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裡了,說輕點是順手牽羊,重了說就是偷。這種行為對於將來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作為家長你真的做到了嗎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言傳身教,父母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孩子越來越叛逆,殊不知這正是平時對孩子言而無信的後果。很多父母因為孩子表現好一時高興或者為了激勵孩子達到某項目標,而許下物質獎勵,但是最後卻因為忘記了或者其他原因而無法兌現,這是很多家長的一個通病,作為家長,要時刻的提醒自己。

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作為家長你真的做到了嗎

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現在家庭教育中更是被家長們運用的活靈活現。有一個孩子奧數非常的好,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每年都參加競賽。但是他也很痴迷玩兒遊戲,經常會偷偷的跑去同學家或者網吧玩兒遊戲,而且是玩兒起來就沒有自制能力就收不了手。他的父母就此也給了他一個非常感興趣的承諾,就是答應他如果奧數比賽能拿到第一名,就獎勵他一個手提電腦。這個獎品對於一個愛玩兒遊戲的孩子來說,誘惑力當然是相當的大地,所以孩子就異常的努力,在他讀六年級的時候,終於拿到了奧數第一。想到夢寐以求的手提電腦,孩子別提有多開心了。

但是這時候的父母卻反悔了,擔心買了手提電腦之後孩子無法收手,在玩遊戲的道路上更不好管教了,就連哄帶騙用MP4代替了。結果孩子的自信心嚴重受到了打擊,從此便沉迷於音樂當做,不願意再多一點點付出了,而且對於父母的話也開始變得不相信了。從此家長口裡越來越叛逆的孩子就這樣出現了。

所謂“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作為家長你真的做到了嗎

所以,“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真的不是說說的,是需要家長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做起來的!小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你做啥他學啥,不能家長因為自身的“痛苦”,就耽誤對孩子的教育,您覺得呢?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我是80後愛嘮叨的二胎媽媽,二胎什麼時候要比較合適?到底要不要二胎?孩子到底應該誰來帶?孩子和老人到底該如何相處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