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在中國西南的川滇交界裡的橫斷山脈深處,曾經有一座神秘的小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無論是千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民族融合內戰還是近代抗擊外敵的反侵略戰爭,都沒有波及到這座被世人遺忘,仿若遺世之地的王國—木裡國

木裡藏語裡的意思是美麗、遼闊、深遠。它與瀘沽湖格姆神山只有一山之隔。縣內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

神秘木裡王和他的子民們

木裡國由喇嘛統治,是個政教合一的小王國。新中國成立前,木裡是一個土司領地,即木裡宣慰司。

據史書記載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5年) 設官治。說明實際上木裡就是土司而已,由於它深處茂密的森林之中,是一個地圖上都很難發現的地方。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木裡王和他的子民們過著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子民們認定土司就是他們的國王,木裡王也認為自己是合法的統治者,統治這片地區的權力來自天權神授。而當時真正的國民政府在他們眼中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木裡王國在藏傳佛教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

木裡作為一個神秘的喇嘛王國,藏傳佛教在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580年,藏傳佛教就已傳入木裡,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即使在今天,木裡仍是中國藏傳佛教中黃教最為流行和鼎盛的地區之一。木裡的老百姓不論是藏族、蒙古族、納西 族、和漢族,大都篤信佛教,信奉藏傳佛教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

據傳說:木裡第一世活佛為三世達賴喇嘛的大弟子,因此木裡活佛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僅次於達賴活佛和班禪活佛。

木裡境內寺廟很多,有木裡、康塢、瓦爾寨三個大寺及18個小寺。其中最著名的是木裡大寺,位於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如世外桃源般的桃巴峽谷陡峭的半 山腰上。藏曆10月25日燃燈節這一天是木裡大寺香火最旺的日子,成千上萬的信教群眾爬山涉水,歷盡艱辛,攜家帶口,傾其所有集於大寺,進行跳神、燃燈、 曬佛等一系列佛事活動以紀念宗喀巴大師。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新中國建立後,將這個神秘的國度劃歸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管轄,取名木裡縣。1953年改今名,這個神秘的國度在中國版圖上存在了2200餘年才消失,可以說是中國版圖上消亡最晚的一個國度。

這個神聖國度曾引起一名外國學者的關注,他於上世紀20年代多次考察此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使我們能有幸見到該國度消亡前的景象。現在這個神秘王國的絕美景色堪稱是香格里拉“最後的花園”。

亡命貢嘎山的洛克

20世紀20—40年代,美籍奧地利探險家、學者約瑟夫·洛克為了尋找天堂,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並最終找到了木裡,他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正因為洛克的發現,全世界把目光聚焦到了木裡。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當時的洛克聽說有這樣一個神秘王國,便魂牽夢縈想去看看。洛克給木裡王寫了一封信,表示想到木裡去看看,但被木裡王謝絕了。1924年元月,不管木裡王是否同意,洛克決定去木裡。去木裡的日子,距中國傳統節日“過年”只有一個月,且氣候極其惡劣。沿途的景色雖然很有特色,但惡劣的氣候和艱難的道路,還是破壞了洛克的情緒。

他在日記裡驚魂不定的寫到:“高山峽谷中崎嶇的山路十分險惡,陰森幽靜密林中的小路,多數被冰雪覆蓋已很難尋找,而更令人擔心的則是沿途土匪幽靈般的襲擊……”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進入木裡後,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風雪瀰漫,馬蹄無痕。

洛克在日記裡說:“我們沿著陡峭的驛道,像蝸牛一樣慢慢蠕動前行,石縫裡的樹枝,像伸開的手一樣,緊緊抓住空懸的崖石。天黑後,萬籟俱寂,寒風從山林間猛烈地勁吹過來,我們在參天古木下,緊緊擁擠在一起。由於沒有躲避處,不得不在豹子出沒和風雪肆虐的山林中過夜,危險至極。”

經過長時間徒步洛克來到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海市蜃樓般從風雪後的荒原裡凸現出來。木裡寺沐浴在燦爛的陽光裡。

最終,歷經千難萬險的洛克在木裡見到了百姓至高無上的主宰——木裡王項此稱扎巴。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木裡王身高1.88米,體格魁偉,氣宇軒昂,穿一身寬大的繡花藏服,一副王者姿態。

洛克在日記裡說:“我進去時,他站起來躬了一下腰,並示意我坐到放著不少木裡珍寶的一張桌子旁的椅子上,他也在我對面的一張椅子上坐下來。我無法看清他的面容——他背對敞開著強烈光線的窗子,而我臉上的表情,卻被他一覽無餘。我相信,這樣的安排一定是事前考慮好的。”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洛克在木裡呆了一個星期,拍攝了許多在今天看來十分珍貴的照片,其中有喇嘛、木裡王、佛像、寺院和木裡王治下的子民。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離開木裡時,木裡王送了一個金碗、兩尊金銅佛像和一張豹皮給洛克。

四年後,洛克再次來到木裡。洛克此行的目的:一是以木裡為大本營,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考察四川境內幾座著名雪山;二是兌現承諾—再訪木裡。探尋這片神秘之地。

木裡王告知說,那一地區全名叫貢嘎日松貢布,根椐藏族的宗教,夏諾多吉(金剛手菩薩)、央邁勇(文殊菩薩)、仙乃日(觀音菩薩)分別住在那裡的三座雄偉的雪峰之上。這三座雪山是貢嘎嶺周圍山民的山神。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如果哪個外鄉人膽敢進入這個地區,在被搶掠一空後會被殺掉。當時貢嘎嶺地區的匪首叫德拉什松彭。由於木裡王允許他經過自己的地盤去攻擊四川境內的其他部落,因而他們關係較好。

所以他很快親筆給貢嘎嶺匪首德拉什松彭寫了信,信中措辭強硬,聲明一支美國考察隊要到貢嘎日松貢布周圍科考探險。他要求並命令所有的土匪都不得打擾他們。

不久德拉什松彭回信,同意洛克一行前來考察,並保證他們的安全。就這樣洛克才從木裡先後幾次走到了亞丁。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1928年底,洛克打算第三次前往貢嘎嶺,木裡土司欣然同意,還答應派一個僧侶陪同他們前往。然而當土司再次給德拉什松彭去信,要求他像前兩次那樣保證洛克一行人的安全時,貢嘎嶺的亡命徒們卻突然翻了臉,他們回信告訴木裡土司 :若是洛克膽敢再來,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因為這個外國人的兩次到來已經觸怒了山神,突如其來的冰雹毀壞了地裡的青稞。

這一次,木裡土司也沒了主意,只能勸洛克不要親身涉險。洛克的第三次貢嘎嶺考察就此成為泡影。

洛克此行成就了一段“最具神秘色彩和探險價值的旅程”。洛克走過的路線被稱為“洛克線”。80多年過去,這裡的世界依舊古老而神秘。

如今的木裡

作為藏傳佛教—黃教派系的聖地,如今的木裡依然吸引著無數遊客和驢友前往,屬於木裡王時代的木裡已經一去不復返,木里正在迎來它新的訪客,這邊寫滿神話的“香巴拉”正在揭開它籠罩千年的神秘面紗!

洛克線|中國最後一個王國與西方探險者的故事

這是片在探險家眼中

寫滿神話的“香巴拉”

也是在本地村民眼中

相依為命的聖地

曾經的轉山路被本地土匪佔據

現在的轉山路卻多了自駕的車輛

曾經雪山是村民崇敬的神

現在卻用肉眼就能感覺到部分雪山在消融

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現代化的侵襲中

靜悄悄的發生變化

———— / end / ————

若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