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溫馨提示:

點擊右上角關注,

翻閱歷史文章可領取任禕老師親自審核整理的超值高考資料!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何為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歐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價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把命題"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亦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手稿

陳景潤簡介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當代數學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年僅63歲。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6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離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他,就是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回到陳景潤還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的時光.有一次,他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的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沈元的講課.沈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道著名的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多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有證明出來,便給大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但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也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的一大懸案”.沈老師講到這兒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他說:“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這次引人入勝的講課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也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艱辛歷程.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為了能直接閱讀國外的資料,掌握最新信息,他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外語對於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的突破,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他發表了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讚.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

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

人物評價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陳景潤

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要是有 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中華網、鄧小平評)

陳景潤先生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危險,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響世人。(法國數學大師安德烈·韋伊評)

陳景潤對數學的酷愛,情有獨鍾,而且有驚人毅力完成其數學研究這是他本人最有價值的個性和素質。(長春日報評)

陳景潤很善良,而且很平易近人的一個人,他很熱情的。(人民網評)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