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肥胖来源糟糕的饮食习惯,如何用心理学影响孩子的饮食偏好?

过度肥胖来源糟糕的饮食习惯,如何用心理学影响孩子的饮食偏好?

从吃不饱到过度肥胖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在父辈的童年,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吃不饱饭,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人们的物质已经越来越丰富,普通的家庭基本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倒是肥胖成了病态。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全民关于吃的讨论,夜晚的节目前,许多人一边流口水一边观看,再加上方便快捷的外卖服务,夜晚的小龙虾,口水鸡,火锅,水煮鱼,猪肚鸡,烧烤,快节奏的生活和粗糙的饮食,让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成问题。

过度肥胖来源糟糕的饮食习惯,如何用心理学影响孩子的饮食偏好?

成人口味固定,孩子饮食习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而对于口味的习惯到年龄大了以后会固化,所以很多人成年后去一个地方非常不习惯,反倒是小孩子,非常乐于尝试各种食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家长发现自己每年最多吃一两次的洋快餐成了孩子们一直心心念念要光顾的地方。就连平时讨厌的生菜,玉米,西蓝花拌上酱料也吃的津津有味。

如果能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能极大降低肥胖和相关健康问题的风险。把“节食减肥”消耗的意志力投入到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来看看心理学的方法吧:

1、增加熟悉度

很多孩子不喜欢西蓝花,小包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其实很大程度是孩子不熟悉,在家里做的机会并不多,并且会因为苦涩的口感孩子在第一时间就放弃了。

所以需要提高孩子见到这种食物的频率,反复出现,和熟悉的菜品搭配,孩子慢慢在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这种食物。

还有就是像店里一样给孩子搭配丰富的调料,自制番茄酱,酸奶,橄榄油,加上坚果,黑芝麻等制作蔬菜,满足孩子的新鲜感,提高孩子喜爱的意愿。

过度肥胖来源糟糕的饮食习惯,如何用心理学影响孩子的饮食偏好?

增加熟悉度,让孩子爱上蔬菜

2、孩子的饮食会模仿

父母的饮食习惯是孩子饮食健康的指标,你会发现,父母不吃香菜,孩子也不吃,父母不吃鸡蛋,孩子也将鸡蛋排除菜单。一个家庭中往往会出现饮食,生活习惯相仿,健康和疾病的情况也相似的状况。很多遗传疾病会被证实和生活习惯的关系更大。

所以父母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规划饮食,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发自内心喜欢吃蔬菜,孩子会更愿意去尝试。同龄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偶尔在别人家吃饭,孩子发现同伴吃的香,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自己非常讨厌的食物。

3、不要过分鼓励

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会用鼓励的办法追着孩子吃饭,比如:“吃完这口我们去逛街” “吃完这口我们去买大飞机”这样奖励孩子吃饭往往达不到效果,还会让孩子更讨厌吃饭和讨厌这种食物。因为爱吃饭本来是钟本能,外在奖励的加入使这种本能爱好变得不再单纯。

在教育中孩子本身是热爱学习的,总是用考前五名就怎样怎样,孩子渐渐也会厌倦,家长最笨的方法就是用外在的鼓励把孩子的本能变成一种需要监督和外在条件的事情,非常不划算。发掘和守护孩子这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孩子真诚以待,养成良好的饮食,切忌家长的过分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