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这部电影告诉你童年的小残酷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这部电影告诉你童年的小残酷

电影《我们的世界》

有人说,世界上最单纯的是小孩子。韩国电影《我们的世界》讲述了童年的小残酷,执导的允佳恩导演因为细腻而人性的演绎,打败《釜山行》获得青龙奖最佳新人导演。

在一个也许朋友比父母更重要的年纪,小学四年级的李善在学校被遗弃,说是遗弃,其实就是同伴之间相互孤立,班级做游戏她是最先出局的那个,女生之间的生日会也没有她的份。在暑假期间,她遇到了刚转学来的韩智雅,两个人在假期玩的形影不离,互相到对方家里玩,分享秘密,两个小女孩都很用心地以自己的方式去对对方好,她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女孩们相互袒露秘密,智雅的父母离婚,当智雅看到李善冲着妈妈撒娇的场景,她眼睛里的失落,嫉妒全都藏不住了。当新学期开始,智雅注意到李善和其他孩子之间奇怪的气氛,她开始慢慢走近那个群体而渐渐远离了李善。可怜的李善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这样把唯一的朋友也失去了。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这部电影告诉你童年的小残酷

电影还有反转,在一次考试中,智雅得了第一名,一向成绩排在第一的宝拉这次考得没智雅好,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这个宝拉明显开始不爽了,那有什么的,孤立呗。于是宝拉开始拉拢李善一起孤立智雅。李善为了接近宝拉,取得宝拉的好感,把智雅父母离婚秘密告诉了宝拉,而宝拉则把秘密当做了孤立智雅的资本在班级里传开了。智雅对李善做出的反击则是在班里的黑板上写李善的爸爸是个酒鬼。两个女孩子因此大打出手,友情彻底破碎了。后来,当李善和智雅都在游戏中被孤立淘汰出局,她们开始重新看待彼此之间的友谊。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这部电影告诉你童年的小残酷

当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已经有了明显的小团体认同,开始团结一部分人而孤立小团体外的人。而进入初中高中,同学伙伴的影响逐渐超越父母。孩子们会和同伴谈论很多,却对父母袒露很少。小学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因而也被称为帮团时期。其实这是孩子们社会性的进步,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具有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儿童的同伴团体能满足孩子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在促进儿童社会化中有重要作用。

同伴接纳反应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孩子的性格行为,学习成绩,社交策略以及教师接纳程度等都会影响其融入团体的程度。一般来说,在同伴群体中有受欢迎的,被忽视的,和被拒绝的几类儿童。

受欢迎的孩子往往是安静友好随和的,能够成功发起和维持交往,友好解决冲突,有较多友善行为。

被忽视的孩子往往是害羞或者退缩,不善言谈,较少让别人注意到自己。

被拒绝的孩子有的狂妄自大,喜欢捣乱,有的很退缩,对团体批评表现出敌意。

小孩子时的小团体多是不成熟的,孩子们也会孤立来,孤立去,可能今天形影不离的两人明天也会相互伤害。被孤立的人并不是某个人的错,可能只是团体中一个人的不开心,也可能是为了迎合群体而放大缺点,最终达成一种这个孩子讨厌的共鸣。尤其是苛刻的女生小团体,共同讨厌一个人比共同喜欢一个物品更容易建立友谊,而其他的人,通常会为了自保而选择和多数人站队,成为变相的合群。童年的孩子会因为缺乏判断力而遭受这类小团体的伤害。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这部电影告诉你童年的小残酷

电影里李善的妈妈是个特别让人喜欢的角色,和孩子开玩笑,经常询问李善为什么不开心?即使这样,她从始至终可能都不知道孩子被孤立的事。

小孩子的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美好。他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被孤立,和同学闹别扭,嫉妒,报复,被打,统统都不会告诉爸妈。

李善的弟弟和小朋友浩然玩耍经常被打,李善为他鸣不平,浩然总是伤害你,你为什么只和浩然玩?弟弟说我也打他了,然后呢,然后他打了我的眼睛,然后我们一起玩了。

李善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喂,李允,你是傻子吗?都这样了,你怎么能继续和他一起玩呢?”

弟弟不解地问:“那能怎么办呢?”

“你得继续打他啊!”李善说。

“还打吗?”

李善肯定地回答道:“对啊!你不是说他又打你了一下吗,你就要继续还手啊!”

“那什么时候玩啊。”

孩子都是天真无邪?这部电影告诉你童年的小残酷

李善愣住,“啊?”

弟弟说:“然浩打我,我还手,然浩又打我,我又打他...那我们什么时候玩啊?我就只想玩。”

学校,班级都是孩子的江湖,孩子需要在里面生活,敦厚的有孩子有敦厚的方式,伶俐的孩子有伶俐的方式,孩子的生活,并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