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期: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值得信任嗎?

2018年10月3日,幣民日報第266期。

大量介紹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文章,都會提到信任。而分佈式、去中心化其實就是一次信任的升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信任。

一、重要的信任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信任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經商尤為推崇“誠信”,所以留下了很多經典關於誠信的故事。

可口可樂的老闆說就算他的廠房被大火燒掉,他的員工全部離開,他也能在短時間內重建公司,因為“可口可樂”的品牌還在。而品牌,無疑也凝結著多年的誠信。

1、信任可以降低成本,是社會運行的潤滑劑。

抵押貸款手續繁瑣,損耗巨大,所以在網貸領域,小額信貸稱王。比如最早上市的網貸公司宜人貸主要就是做小額信貸。

2、貨幣中凝結著人們的信任

我們放心的持有人民幣,放心的把人民幣存在銀行,其實我因為我們信任這個國家,信任這個政府。

還有人信任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常年持有,不論漲跌,巋然不動。

當政府失去信任,人們會拋棄法幣,選擇黃金白銀,選擇實物。

信任無處不在,當它穩定而長久時,我們往往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二、網貸行業被濫用的信任

2015年到2017年,我在網貸行業中花了不少時間,見證了它的輝煌,也看到了他的落寞。

網貸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主題都是增信,即增強投資人對網貸平臺的信任,放心把錢交給網貸平臺。

投資人信什麼,網貸平臺就做什麼。

投資人信政府,那網貸平臺就削尖腦袋尋求國資入股,哪怕是個鄉供銷社也行,哪怕是國企旗下孫公司也行,哪怕是空殼國企也行。另外,和政府大員合影也是常見的宣傳手段。

投資人信央視,信媒體,信明星,那就去央視做廣告,和媒體合作搞推廣,請明星代言。

投資人信上市公司,信風投,那就找上市公司持股(哪怕是空殼上市公司),找風投入股(哪怕是自己成立個風投公司),或者自己去新三板、地方四板市場上市。

在信任的泡沫之下,絕大部分網貸公司不幹正事,忙著增信,忙著騙人,最終出現了2018年的集體暴雷事件。網貸必須迴歸本源,過度消費信任死路一條。

三、比特幣值得信任嗎

正在看我這篇文章的人,身在幣圈的人,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對於比特幣是否值得信任,是心存疑問的。

比特幣值得信任嗎?有多值得信任?這是每個幣民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直到現在,毫無疑問,比特幣越來越值得信任。因為它的網絡越來越強壯,它像磁鐵一樣吸引了大量的力量拱衛它。

但是,目前而言,比特幣比美元更值得信任嗎?比人民幣更值得信任嗎?這就見仁見智了。

比如我個人而言,目前還是更信任中國、美國這樣實力強勁的經濟實體的。比特幣與這樣的超級大國比起來,還是很弱小的。雖然比特幣還在成長,也代表了新的方向。

但在全球貨幣的世界裡,把黃金、白銀也算上,比特幣的實力還是排得上號的,個人認為能排進前30。

四、我們在信任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時,我們信任的是什麼?

我們信任一個國家的法幣,是看好這個國家的前景,是相信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會健康發展。

我們信任比特幣,是信任礦工嗎?是信任代碼維護者嗎?是相信它的總量不變嗎?

或許我們只是相信“比特幣”這個經濟體會有很好的未來,雖然它被瘋狂分叉,雖然它的礦業日趨壟斷,雖然它耗電量巨大,雖然它快被挖光了。

比特幣提供一個新的維度,它是私人貨幣,也是潛在受眾最廣、充滿想象力的公共貨幣。

信任比特幣,信任區塊鏈,或許我們只是相信他們代表了方向,他們指示著未來。

有人說,信任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就是相信數學,細想一下,很有道理。當然我們所說的信任是對比特幣和區塊鏈代表的底層協議的信任,對於具體的項目和幣種,則需要仔細分辨。

比如你被打著區塊鏈旗號的人騙了,不能把罪過歸結到區塊鏈。就像互聯網早起黃賭毒橫行,導致一些人視互聯網為洪水猛獸,現在看起來很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