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爲何沒有起來反抗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必定對司馬懿都有了解,他本來在曹魏集團就處處受到壓制不被重用,後來經過多年的低調隱忍,韜光養晦,終於使曹氏親貴對其降低了防備,於是發動政變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很值得深思,政變的時候那些曹氏宗親為什麼沒有起來反抗,領兵的曹家人都去哪兒了呢?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其實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政變前魏國政局形式如何,第二個就是整個政變的過程又是怎麼樣的,大家的行為又是如何。我們不妨來細細分析一下: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首先看下當時的魏國局勢,曹操、曹丕、曹睿這三位曹魏君主相繼離世,只留下一個年幼之主曹芳即位,為了能夠使國家大事得以繼續運轉下去,不得不找人擔任託孤之事。曹睿臨終前找了兩個人共同輔佐幼主曹芳,這倆人能力都是非常出眾完全能夠輔佐曹芳治理國家大事,同時讓兩個人互相制衡也能夠保證不會讓大權旁落。曹睿找的這倆人是曹真和司馬懿,曹真自然是一代英雄,因其一生功勳卓著所以在魏國也是位高權重,最重要的是曹真對曹氏家族是非常忠心的,選他來託孤是理所應當的。司馬懿雖然受到曹操的懷疑,但是一直表現得極為低調絲毫沒有表現出不臣之心,在人才凋零的三國後期,他的才華是魏國的一大助力,所以曹睿也讓他擔任託孤之重。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曹真活著的時候是沒有司馬懿的出頭之日的,因為曹真不僅善於帶兵打仗,在軍隊之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善於權謀籠絡人心,朝堂之上也是聲望極高。最重要的是曹真和司馬懿一向不和,曹真又極其效忠於曹魏集團,所以司馬懿對他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但是上天要亡曹魏集團,曹真英年早逝,司馬懿由此看到了一絲機會。曹真死後由其子曹爽即位,沒想到曹爽卻是一個窩囊廢,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我們再來看看高平陵政變的過程是怎樣的。當時司馬懿天天裝病在家閉門不出,掌握大權的曹爽就有些膨脹了,放鬆了對司馬懿的戒備,於是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帶著少帝曹芳出去溜達一圈,也就是去拜謁高平陵。司馬懿得知消息之後立刻開始著手準備政變,火速帶領士兵封鎖洛陽城,並且脅迫太后下旨逼迫曹爽交出兵權。曹爽面臨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無所適從,他的手下智囊桓範向他獻計帶著少帝曹芳前往許昌,然後號令領兵在外的曹氏親族率兵勤王,司馬懿雖然佔據洛陽城,但是沒有足夠的兵力,早晚必敗。然而曹爽卻貪戀家中的妻妾以及財務,居然放棄了抵抗決定向司馬懿投降認罪,結果司馬懿卻將其誅滅三族。這個過程中曹氏宗親為何沒有出來阻止呢?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我認為理由有以下幾點:其一曹氏宗親其實並沒有多麼位高權重,曹操活著的時候帶領他們行軍打仗四處征戰,對於他們還是比較信任的,但是後來曹操死後曹丕和曹睿相繼即位,對曹氏親族就不像之前那麼信任了。這個時候的曹氏親貴一直被收到打壓和排擠,不僅沒有能夠掌握到實權,甚至還被皇室嚴密監視,可以說是如履薄冰小心謹慎。這兩個人在位的時候更是頒佈過命令,不是特別賢明的曹氏親貴並不能夠被封王,就算封王的話也不能超過30裡的活動範圍,沒有特別允許的話不能夠進京也不能夠和其他封王進行往來交流。除此之外,中央也沒有給他們統兵的權力,這就造成了司馬懿政變的時候沒有人有實力和其抗衡。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其二就是曹爽是主動投降認罪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是司馬懿為了篡權才決定發動政變,但是他卻彷彿站在正義的一方,脅迫太后立下詔書說曹爽是叛軍,自己只是為了清君側。這樣一來司馬懿的行為彷彿是為了曹氏家族著想,而曹爽決定投降的話就像是反派一樣。此外司馬懿最開始使用詐術,騙那些朝臣自己只是為了掌握兵權,並不會對曹氏宗親進行加害,但是沒想到成功之後翻臉不認人,竟將曹氏家族誅連殆盡,他的盟友對這樣一個無賴也是無可奈何。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由此可見司馬懿篡權的時候曹氏親族並不是不願意抵抗,而是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抵抗,有能力抵抗的卻直接投降了,所以就被司馬懿輕而易舉的篡了權。當然,司馬懿雖然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亮劍,但是磨劍的時間卻快有四十年,這也是他隱忍待機的體現。但是他這種得天下的方式卻非常不正當,所以才會被後世人所鄙視。

司馬懿發動政變篡奪曹魏政權,曹氏親族為何沒有起來反抗

你是怎麼看待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政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