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二天学生就显郁闷,家长这五个误区会毁了孩子,你有吗?

昨天是开学第一天,我看到很多学生脸上绽放着灿烂,他们肯定在一起尽情分享了假期的快乐。然后随着一天紧张的学习以及学校纪律的约束,更有甚的是很多中学和我们一样都组织了新学期摸底考试,很多学生开始表现出郁闷或烦躁。我想说的是学校科学的育人理念,和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培养孩子,但是把孩子教育好,仅仅靠学校还是不够的,家长更有应尽的职责,更要慎言慎行,不要走进下列误区:

一、过份依赖老师

开学第二天学生就显郁闷,家长这五个误区会毁了孩子,你有吗?

开学后,很多家长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好象培养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老师,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其实这是大错,因为家长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很大程度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很难做到关心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真正做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身心健康、培养意志力和信念、面对困难的勇敢精神,这就需要家长全力投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关切。

二、迁移甚至放大孩子的缺点

开学第二天学生就显郁闷,家长这五个误区会毁了孩子,你有吗?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缺点,有失误,家长会把孩子一个偶尔的缺点迁移,甚至放大,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犯了弥天大错。比如孩子上课讲话或作业不做。老师反映给了家长,有的家长会把问题放大:“你现在上课讲话,纪律约束不了你。你将来走上社会,照样会无视法规,到时会有法律来制裁你。”“作为学生你连起码的作业都不做,我看你书也不要念了,你还能做什么?”其实作为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要就事论事,否则只会增大孩子行为改善的难度。

三、批评与教育混淆

在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时,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要对孩子批评教育,而事实上通常只有批评,没有教育,因为批评就是列举错误,责备一番,来得简单痛快,而教育是需要科学而又艺术的方法,而且还需要包含尊重、理解与包容。孩子愿意接受教育,而批评只会增强孩子的排斥,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会想到“批评是为我好”。列宁说过:“年轻人犯的错误连上帝都要会原谅”,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只要不是有意的伤害他人的破坏性的行为,以及严重扰乱学校或社会秩序的行为,我们都不应该去批评他,而是帮助他快乐地规范。

四、无视孩子情绪低落

开学第二天学生就显郁闷,家长这五个误区会毁了孩子,你有吗?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情绪低落,常常不以为然,只要听话和认真学习就行。殊不知你忽视的是情绪背后的因素。孩子可能一次考试失误,也可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可能受到伙伴的中伤,也可能受到了人身安全的伤害,他们还是弱势个体,对于外来的创伤没有认知能力和内心能量去处理,就会变成心结,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所以家长应该深入关注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赋予其积极意义,把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促进其勇敢坚强。

五、把自己的观点或判断强加给孩子

现在的孩子接收的信息量比较大,对事物、对社会以及对人生都有其独特的分析与见解,家长常常轻率指责否定,然后强加自己的观点,或者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或判断去做。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家长的观点不一定对,因为受到长期以来自我认识的束缚,还停留在过去,而孩子接受的新事物,他的观点带有发展性,所以作为家长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