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提及中学课本中的革命家、文学家们,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往往是相关的历史事件、思想观点以及文学作品。虽然他们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是那样高大,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冷冷冰冰,俨然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这一次,不妨和我一起,潜入历史名流们的生活,去看看他们和食物之间的那些事儿,增加一点烟火气。

太王嗜熏鱼

大概是和老太太一副模样吧,深夜被张爱玲书中“鸭舌小萝卜汤”、“粘粘转”、各式酥皮面包、粉蒸肉入木三分的描写搅得胃中馋虫四起,直想打个飞的到上海觅一觅书中的糕饼铺“老大昌”,在香港中环来一场张爱玲的美食圣地巡礼。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张爱玲素来给人一种高傲孤绝、遗世独立的形象,仿佛只为爱情而生。

但触及食物,提起吃,便化身作那个把“太王事獯于”记成“太王嗜熏鱼”来应付私塾先生的小女孩,“蹬蹬奔下六层楼梯”只为追一碗臭豆腐干、爱吃当时不入流的鸭舌等下水的虔诚吃货,倒也为她添几分烟火气。愈发觉得,如果不写爱情,她也许适合担任民国时期的“美食博主”一职。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下楼追一碗臭豆腐


张虽爱着旗袍、读《红楼》,但身处时髦大都市,在味蕾上深受西洋文化影响,格外钟意咖啡和面包等。

居住于上海时,起士林咖啡馆从战时天津搬至家附近,于是“每日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有了这位‘芳邻’,实在是一种骚扰。”想必,从此每日叫醒张的,不是闹钟或梦想。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张爱玲进大学时,总爱去香港中环近天星码头的一家青岛咖啡馆买上半打司康(scone)

“上次回香港去,还好,青岛咖啡馆还在,那低矮的小楼房倒没拆建大厦。一进门也还是那熟悉的半环形玻璃柜台,但是没有‘司空’。我还不死心,又上楼去。”最终也寻之无果。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张爱玲的美食地图

上海的熏鱼到香港的英式Scone,“酸德国、波兰”,“甜犹太”到“辣回回”,尝尽百味后,张对各地区的饮食文化理解之深刻自然不言而喻。


酒精和甜点是我的最爱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提及鲁迅先生,想必都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吧:妙趣横生的百草园,阴暗压抑的三味书屋,淳朴热情的长妈妈,穷困潦倒的孔乙己…

然而,大家也许不知道,留着八撇鬍、横眉冷对的鲁迅,生活中却有着如小女生般“装甜点的胃”,喝一点小酒就酩酊大醉的可爱模样。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实际上,鲁迅是个道道地地的大吃货。在记录北漂生活的日记中,所提及的著名馆子就有超过六十五家,当时的京城“八大楼”“八大居”几乎都有他的足迹。周树人不仅爱吃,酒量本来就小的他还爱喝酒。几乎每顿必喝,一喝却又酩酊大醉。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实在难以相信,能挥拳奋力呼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革命战士,居然会喜欢吃零嘴和点心这样的小玩意儿。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鲁迅爱吃的日式点心--羊羹

鲁迅日记中,对零食的描述很多。在日本留学时尤爱味似中国豆沙糖的“羊羹”。到了发工资那天,又会顺路买两款在当时看来算“轻奢”的奶油蛋糕与母亲一同享受。除此之外,还非常爱吃蜜糖浆黏的萨其马“杭州猫耳朵”之类的小吃零嘴儿。



三张一王转转会

转转会,是四川地区形容好朋友轮流做东的一种聚餐形式。三张一王,分别是张学良、张群、张大千以及王新衡。三张一王转转会,名声之大,菜品水平之高,时间之长,堪称中华第一。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三张一王转转会成员

张大千与张群均为四川人,因而聚餐以川菜为主调。四人中,烹技以张大千为首,也最为上心。每次正规请客,都精心编排并书写菜单,按单出菜。轮到张群做东时,常常会让厨子张广武拿出绝活儿——

油爆双脆水煮活鱼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张大千--一个被画画耽误的厨子

到张学良处,便通常是夫人赵四小姐下厨。到王新衡家则以西餐为主,间以中式素菜素食。


张爱玲爱吃臭豆腐,鲁迅爱喝酒?


▲张大千亲自书写的菜单,价值不菲

三张一王转转会看似美食美味之间的流转,但实际上能够推动它运转5年之久的,是好友知己间的那份相知相惜。直至张大千与王新衡相继离世,转转会塌了两角,便再也运转不起来了。

在世人眼中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们,在自己的领域有相当造诣,但对待这一“最基本的生活艺术”也毫不苟且。

当我们抛开教科书,回归他们生活中原本的面貌时,会发现也都是些鲜活的、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儿。

生活的烟火气,

把人格熏得更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