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作家严歌苓《金陵十三钗》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南京大屠杀时的故事:1937年的南京,日军残暴,满目疮痍。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故事,结果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妓女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严歌苓曾谈过《金陵十三钗》的题材来源,一是《魏特琳日记》,二是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中直接露面。另外,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1997)也给她许多启发。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魏特琳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南京陷落后,日本人要求金陵女子学院必须交出100个女人,否则就是要学校驻军。当时有20个妓女站出来,使女学生们逃脱了厄运。

2005年,和张纯如见过面的严歌苓以此为灵感,写下了《金陵十三钗》。2011年,张艺谋同名电影上映。

严歌苓所说的魏特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明妮·魏特琳,中国名华群,人称华小姐。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

1912年,魏特琳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1919年魏特琳应聘中国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掌管校务,筹建新校园,并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魏特琳还利用休假到欧、美进修学习,把丹麦、荷兰的成人教育推广到中国,对中国女子教育功不可没。

1937年11月11日夜,上海完全沦陷,日军分三路扑向南京。在所经之处奸淫、虏掠、烧杀无恶不作。12月5日,日军未经激烈战斗,就进驻南京各要镇。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许多大学西迁。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地处南京市中心,吴贻芳校长和她的同事们经过商议决定:在校教职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西迁办学,一部分留校本部保护校产,救济难民。留校教职工组成驻校维持委员会,推美籍教授华群女士为主任。

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在南京的外籍人士绝大多数已逃离,留下二十几位外国人组织“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拉贝为主席,接着又请求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承认,成立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魏特琳为红十字会委员。

在日军占领南京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就设立了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华女士临危受命,竭尽全力保护了上万妇孺的人生安全,在当时特殊的环境里,是一个件极其艰难的事情。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华女士面对的是一群比野兽更为凶残的日本侵略兵。美国教会学校的牌子,国际安全区的布告,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在日军进城的头10天里,每天至少有10到20群日本兵到金女院抓人,强奸妇女、抢劫钱财。

华群女士阻止进校来奸掠的日兵,从他们手里夺回中国妇女。她整天无法吃上一餐安顿的饭,无法睡上一个安顿的觉。不少日兵因此恼怒,拿着血迹斑斑的刺刀威胁她;还有的野蛮地打她耳光。华女士都忍受了,她自觉地承担了保护万余名中国妇女儿童的重任,她说,金陵女院就是我的家,我绝不离开。

在救护妇孺的空余时间里,魏特琳写下日记,战后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12月16日她在日记中写道:“今晚一辆载有8———10名女子的车子从我们这儿经过。当车子开过时,她们高喊‘救命,救命’。街上和山下不时传来的枪声,使我意识到又有一些人遭受悲惨的枪杀命运,而且很可能他们不是士兵。”

魏特琳在日记中还写道:“从军事角度而言,占领南京也许会被认为是日军的一个胜利,但从道义方面而言,这是失败,是日本民族的耻辱。”

1938年,魏特琳获得当时奖励外侨的最高荣誉:采玉勋章。

魏特琳殚精竭虑工作了数十个日日夜夜。过度的疲劳与长期的精神压力严重伤害了她的身体,她在日记中常常写道:“太倦了,倦得连字都写不出来,”“倦得无法思考”。她在救护了许许多多的中国难民与中国妇女以后,自己得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1940年5月14日,魏特琳在多方的劝说下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

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选择这一特殊的日子,她打开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在了印第安纳州一间普通公寓里,时年55岁。

魏特琳死后,朋友们在她的枕边发现的唯一遗物,是一张沾满泪水的金女院避难儿童的照片。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而魏特琳想不到的是,她死后一年,她用生命关切的金女院被日本人占领破坏:作为军营、马厩和指挥部使用。

在遗书中,魏特琳写道,与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临终前说:“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她的墓碑上最醒目的地方刻下的,是四个中国汉字——金陵永生。

魏特琳死后,因为种种原因,她的事迹不为后世的中国人所知,直到那本厚厚的《魏特琳日记》以一个东方女性发现,她就是张纯如。

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她庇护千万妇孺,却无法救赎自己

为了纪念魏特琳,1999年,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提出了在校园内建立魏特琳的塑像,这个提议在2001年得到批准,2002年12月12日,在如今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前方,绿茵当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子面容安详,微笑注视着来往的人们。她就是魏特琳女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