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鼓子松滋艺术家沈兴亚1初入行

说鼓子松滋艺术家沈兴亚1初入行

沈兴亚是谁???

相信许多年青人不清楚。如果说到松滋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说鼓子,我想,就算你不知说鼓子为何物,但这大名鼎鼎的“说鼓子”三个字,一定是如雷贯耳的!

说鼓子松滋艺术家沈兴亚1初入行

说鼓子松滋艺术家沈兴亚1初入行

而要说到说鼓子,沈兴亚这三个字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因为正是沈兴亚将说鼓子艺术发扬到了极致,以致于沈兴亚三个字就是说鼓子的代名词。

沈兴亚先生出生于老洈河段纸厂河镇北岸的沈家棚(今属南海镇祈福垸村)。祖父沈绣生乃是当地的知名人士,尤其是一手好画深得当地人们喜爱。据说松滋的老县城衙门前的石刻九鹤盘松就为其所画。

1940年冬月十四,沈兴亚呱呱坠地。这一年正好是龙年,莫不是意味着将来的沈兴亚会成为遨游松滋艺海的一条蛟龙吗?

沈兴亚出世前,他们家从纸厂河北岸迁到了南岸纸厂河镇上。

沈兴亚的母亲于2004年仙逝,享年87岁。在其母80寿辰时,沈兴亚用六句顺口溜记述了他的家世,这也成为了我们了解沈兴亚先生身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

五块光洋过纸河,小本经营谋生存;

一个簸箕一张凳,一条扁担八根绳;

父亲出身旧军人,肩挑日月从头奔。

原来他的父亲沈继祥(原名樊梦麟)祖籍陕西,被抓壮丁随部队驻扎在纸厂河镇。沈兴亚的祖父乃纸厂河镇知名人士,工于书画。沈继祥因常前往观其祖父作画,渐与其母沈继珍相识,继而组织了家庭。

沈兴亚13岁于纸厂河小学毕业,小学时,沈兴亚对算数不感兴趣,倒是喜好语文、美术,尤甚音乐。

纸厂河镇因历史上造纸闻名,集贸市场活跃,民间文化繁荣,所以当初在此地,民间演出活动特别多,络绎不绝。来的多为湖南剧团,演出的也多为传统剧目《梁祝》、《孔雀东南飞》之类。

小时候的沈兴亚最崇拜艺人。每每有剧团来到,沈兴亚便跟随剧团,跟着观看并心学。剧团演一场,他看一场,甚至忘记了上学、吃饭、回家,父母不得不四处找他。

作为小戏迷,沈兴亚竟迷出了门道,以致几场演出下来,他竟把台词、唱腔记得烂熟于心。后来镇上来了马戏团,他更是着迷,不仅看戏,还与戏班里的演员们混得烂熟,甚至成了剧团的编外演员,戏班子的人称他是“精怪的小戏迷”。

后来,小学毕业,沈兴亚参加了纸厂河镇的业余文艺宣传队,饰演《孔雀东南飞》里的相公。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当时在纸厂河就任松滋第六区区长的查远澄看了他的演出后大加赞赏。

1955年12月,沈兴亚被推荐参加县里的汇演。汇演结束后,他看到县政府门前贴有一张招干告示,遂报了名。没想到考中,后被录用为国家干部。时任县委财贸部长的徐庆尧(后任松滋副县长)安排他到所属的棉花采购组当储运工。但他不愿意,后来按他自己的要求当上了通讯员。

工作之余,他的理想仍是演员。带着这份执着,他找到了副县长徐庆尧同志,提出要求到文化馆。也正好,当时,正值松滋成立京剧团,徐庆尧便介绍沈兴亚到了松滋京剧团。从此,沈兴亚步入了专业艺术生涯。

说鼓子松滋艺术家沈兴亚1初入行

这一年是1957年。

感谢您光临松滋映像!

您的阅读、点赞、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拓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