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玩具攤越來越少,現在賣玩具還賺錢嗎?

不少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當帶著孩子逛街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就被玩具所吸引,甚至會吵吵鬧鬧哭哭啼啼的要求大人給他買下來。這樣的現象到如今也仍是屢見不鮮的,而近年來二胎政策的嬰兒紅利人口正在逐步向兒童轉化,不失為玩具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推動力。那麼現在賣玩具還賺錢嗎?

街頭玩具攤越來越少,現在賣玩具還賺錢嗎?

我國的玩具市場銷售已達到了110億元的規模。每年以5%以上的平均複合增長率穩步上升。我國也是世界上中低端玩具最大生產商和出產商,全球有七成以上的玩具生產與中國。但是我國的玩具消費總量並非第一,兒童人均玩具的消費金額比起許多發達國家還有著不少差距,也就意味著國內玩具銷售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玩具的利潤空間一直不小,毛利潤基本都在五成以上,只要生意不是特別慘淡,開一家玩具店基本還是能有所盈利。然而對於某些玩具從業者來說,玩具市場的行情並不算好,舉一個簡單的現象,人們能在街上看見的玩具攤比前幾年少了很多。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玩具行業處於一個下滑的階段,相反這正是玩具行業在逐步升級,在朝著規範化與品牌化發展的結果。找對了販賣玩具的路子,賣玩具仍然是一個賺錢的行業。

街頭玩具攤越來越少,現在賣玩具還賺錢嗎?

玩具針對的消費者還是以兒童為主,但真正掏腰包擁有購買決定權的還是大人。所以賣玩具對於進貨是需要有一定考究的,一般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大人願意主動為孩子購買的玩具,像早教故事機、益智拼圖、積木等有助於孩子智力開發或起一定教育意義的玩具是大人們比較樂意購買的;另一類則還是要以吸引孩子為主,動畫片中的玩偶、毛絨玩具、能發聲閃光的玩具……這類玩具需要在價格上適中一些,才能讓更多的消費者願意購買。

玩具在青少年或是成年人身上也是有著市場的,特別是現在的玩具與動漫和網絡遊戲的融合程度加深,慢慢的為玩具注入了文化內涵,不少周邊玩具得到了較好的銷量,就連許多表情包的公仔都受到了人們的追捧。此外隨著人工智能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玩具機器人或將成為玩具行業的另一類熱銷產品。

街頭玩具攤越來越少,現在賣玩具還賺錢嗎?

​賣玩具其實是一個可行的創業方案,玩具作為一種可以長期擱置的產品,經營起來的風險是較小的。而且賣玩具也不必開一個專賣玩具店,雜貨鋪、精品店、文具店都是可以搭配賣玩具的。還得靠創業者多多靈活經營,依靠高水平的管理和運營來提高門店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