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在國內高等教育的大環境中,隨著新一線潛力城市的崛起,華中地區的武漢,華東地區的浙江、南京、合肥,為本地區的著名高校,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為高校學生的實習、就業、落戶,提供了更為優越的成長平臺。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比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在武漢光谷創新平臺中,展現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發展實力,同時也新引力小米、大唐電信、科大訊飛等科技信息企業紮根武漢;浙江大學在互聯網創新之城杭州,發揮出了創新創業的獨特實力,其畢業生的創新成果影響全行業,併成立了專門的“創新創業研究院”,贏得了“學生創業率最高的大學”之稱。

一、武漢七校聯合辦學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如果僅以單個高校的實力比較,武漢的頂尖大學與華東五校成員,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共享優勢教育資源,共同取長補短,攜手培養優秀人才,則具備了抗衡華東五校的教育實力。武漢七校聯合辦學,又稱武漢七校聯盟,武漢地區七所教育部直屬高校之間共同實施聯合辦學模式,根據“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利,相互促進”的原則,七所知名高校從1999年開始合力辦學,這些高校的學生可以跨校、跨學科輔修第二學位。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華中7校聯合辦學陣營,由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7所全國重點大學強強聯合,各自具備機械工程、遙感科學、光電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車輛工程、地質科學、農學、財經類、政法類等專業優勢與王牌學科。七所知名高校的學生,可以選擇聯盟高校中任何一所大學的公共選修課或特色優勢專業課,通過考核之後,便可以拿到雙學位,相當於“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可上七所名校”。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到現在為止,中國武漢地區重點大學之間的七校聯合辦學陣營,是中國大陸持續時間最長、合作範圍最廣、實質參與高校最多、受益學生最多的一種聯合辦學模式。具體而言,七校聯盟高校的本科生,可相互跨校選修課程,修滿50個學分,即可拿對方高校的學位證。對於武漢七校聯盟的合作方式,校方表示, “七校聯合辦學”將一直辦下去,但是有可能限制合作辦學的規模,相應提高輔修第二學位的門檻,增高第二學位的含金量。

二、華東五校的優勢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華東五校,具體指的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民間對中國東部沿海華東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五所頂尖高校的統稱,簡稱“華五”。“華東五校”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21世紀初的網絡論壇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迅速在高等教育的網絡環境中傳開,並被廣為接受。

華東長三角經濟區內的這五所大學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大陸高校中實力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校。華東五校中,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中國直轄市上海,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省會城市。華東五校均是國家部委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從目前的教育格局來看,華東五校不僅具備地理位置上的明顯優勢,在科研經費的投入、國內外領軍人才的引進、科學創新實力等方面,具備先發優勢。因此,武漢七校與華東五校相比,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追趕,但是聯合辦學模式,將利於武漢七校的某一所高校,比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及時追上華東五校的成員高校。
華中7校聯合辦學,競爭“華東五校”,武大、浙大雙雙崛起

對於武漢七校重點武大、華科、武漢理工、華師、華農、中南財大等高校,以及華東五校的復旦、交大、浙大、南大、中國科大等頂尖高校,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層面,大家有哪些補充看法呢?歡迎大家一同交流、討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