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为企业“松绑” 为群众“解绊”

「服务」为企业“松绑” 为群众“解绊”

「服务」为企业“松绑” 为群众“解绊”

“现在像开发票、作备案、出证明这样的办税事项只需跑一次,对我们企业来说真的是太方便了。”崆峒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财务负责人蒙芳芳办税后如此赞叹。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崆峒区税务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了90个涉税便民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清单,开设了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推出了“局长值班”“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新品牌,畅通了群众办事渠道。

以前办事先上门,现在办事先上网。如今在崆峒区,不论企业还是群众,早已适应了这种变化。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管已成为政府部门服务辖区百姓和地方经济的工作新常态。“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后,我们的实际业务量少了许多。只要网上审核通过,当天就能办齐手续,整个审批流程比原来缩短了近10个工作日。”区规划办总工程师李昕告诉记者。

「服务」为企业“松绑” 为群众“解绊”

政府简政放权,企业“松绑”解困。崆峒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

今年以来,累计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69项、承接行政审批项目106项,先后9次下放和取消区级行政审批事项269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65项,精简比例达61%,对涉及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全面进行清理规范,审批事项从59项减少为35项。同时,积极推行“1+4+X”和“串联+并联”模块化新模式,加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力度,项目备案审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审批事项由201项减少为11项,减幅达到94%。

让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为群众“解绊”,让他们办事更加省心省时。“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是崆峒区政府给广大群众作出的答卷。

崆峒区启动实施了市区合办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程。“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后,计划设置涉保、涉车、涉房等15个业务链条,划分市区社保服务区、医保服务区等13个功能区块,设置前台受理窗口席位335个,后台审批办理席位310个,区级进驻中心34个单位331人,涉及服务事项925项。”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各街道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各乡镇还将与民生相关的业务全部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完成了政务外网规范整改、甘肃政务服务网崆峒子站升级改版和数据修改更新,部门内部业务系统整合正在按省市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年内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将实现“一网通办”;全面落实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五减”措施,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公布“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707项、取消证明事项28项;严格落实“十不准”规定,针对政务服务中办事慢、办事难和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大力推行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和行政审批零障碍、服务企业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破坏环境零容忍“四最四零”工作法,规范建立市场主体“少跑路”“不跑路”工作流程,切实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了真心崇商、诚心为商、用心留商的营商环境。

「服务」为企业“松绑” 为群众“解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