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宋人就能吃上爆米花 但外形和如今大相逕庭

爆米花鬆脆易消化,成為現在人們的可口零食和看電影時標配的美食。爆米花的發明也開創了一種新的食品加工工藝,使之成為現代各種五花八門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你可能不知道,爆米花這個名稱在中國的起源可上溯到約1000多年前的宋朝。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1000多年前宋人就能吃上爆米花 但外形和如今大相徑庭

宋街景

吳郡指今天的蘇州地區,在新春來臨之際蘇州地區的宋人用爆米花來卜知一年的收成,“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姑娘們則以此卜問自己的終身大事。

1000多年前宋人就能吃上爆米花 但外形和如今大相徑庭

糯谷

1000多年前宋人就能吃上爆米花 但外形和如今大相徑庭

糯谷爆米花

但需要指出的是,此“爆米花”和目前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爆米花有所不同,因為玉米在幾百年後才從南美傳入中原,當時的“爆米花”所用之米是一種稱之為“糯谷”的穀物,糯谷在北方也稱江米。

1000多年前宋人就能吃上爆米花 但外形和如今大相徑庭

玉米

而中國真正吃上真正的玉米爆米花則到了明末年間了。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誌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

1000多年前宋人就能吃上爆米花 但外形和如今大相徑庭

爆米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