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綠樹掩映村道,鮮花環繞村莊。夏日的張家川縣馬關鎮新義村,移步換景,恰似一幅徐徐展開的鄉村美景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盛夏時節,筆者來到新義村,和村民們聊聊他們心中新義村的“新發展”,感受新時代帶來的“新變化”。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變化一:新農村裡的幸福生活甜如蜜

7月27日,在馬關鎮新義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施工現場,車輛來回穿梭,機器轟鳴,一派忙碌的景象。正在現場忙碌的新義村支書臘志科介紹:“這是我的新農村,政府給我們村投資兩千一百多萬元,總共64戶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其中有22戶是精準扶貧戶,目前這22戶的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今年年底他們就能搬進新家。還有42戶非貧困戶的主體工程正在建設當中,我們將保質保量完成項目”。而在工地一旁轉悠的村民馬國林也湊過來說:“政府真是對我們太好了,這個新農村的地方選的真寬大,我每天都來這裡要轉一圈。工程質量真是沒得說,工人師傅們修房子很用心,工程建設進度快,你看現在正在粉刷階段,秋天我會和孩子商量買新傢俱搬進新家,讓全家人的生活甜如蜜。”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變化二:鄉村記憶民俗博物館免費開放

臘志科還把筆者拉到新義村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轉了一圈,他介紹到,他們村借文化惠民項目修建了漂亮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以後村民們娛樂休閒有了好去處。

在一排修葺一新的窯洞旁邊,臘志科說:“這是我們新義村的鄉村記憶民俗博物館,博物館裡收集了村民使用過的老舊物件,用集中陳列的方式展示新義村生活生產、民風民俗、鄉村變遷等內容,這將成為傳承鄉村文化、承載村民生活變遷的精神家園。”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據瞭解,整個展館分為“民以食為天”、“安居樂業”、“民俗文化”、“農耕長廊”四個民室,從“衣、食、住、行、用、藝”六個方面展示了淳樸厚重的回鄉民俗和民風,整個陳列館展出各種展品一百多件,融入了獨特的各類鄉村文化符號。

筆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不時有遊人前來參觀新義村鄉村博物館。其中一位來自龍山鎮的遊人對筆者說:“新義梁地處馬關、連五、龍山三鄉鎮交界處,地理位置獨特,如今這裡發生了大變化,鄉村博物館還免費開放,這個博物館很有教育意義,對比老一輩人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我們要珍惜當前的好生活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變化三:荒蕪的新義梁變成了一個大花園

原來的新義梁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山大溝深條件差,可是近年來,這裡全部變了樣。近幾年,新義村委會帶領群眾大力植樹造林,村民們不僅種起了油松和洋槐樹,還在村裡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場種上了一些觀賞花和觀賞盆景,每天有很多從龍山、連五等鄰鄉鄰村前來參觀遊玩的群眾。據新義村主任馬國斌介紹,今年新義村總共種植了200多畝4萬多株樹苗,打造綠水青山的新義梁,在新義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舞臺、體育健身器材、涼亭等設施一一健全,每天有不少村民或聊天鍛鍊,或休閒遊玩。“我們新義村的文化廣場絲毫不亞於城市廣場,你看我們的涼亭建設的就非常富態。”一位在新義村文化廣場轉悠的村民驕傲地對筆者說。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變化四:570畝花椒園遍佈山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同樣,貧困地區穩定脫貧也離不開產業帶動。“思路一變,天地寬”。堅持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力量,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完善建立貧困戶利益分配機制,合理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這是農村“三變改革”的核心要義。近兩年,新義村一直在探索、在實踐,花椒產業合作社是這一生動實踐的最有力體現。經多方協調,在新義村流轉土地570畝,推廣栽植“大紅袍”花椒。新義村黨支部書記臘志科在花椒基地信心滿懷地說:“花椒園區建成後,老百姓既有土地流轉的收益,又有就近務工的收入,不出遠門就能掙錢,大家對花椒產業發展的信心十足,爭取能早日脫貧致富”。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變化五:發展鄉村旅遊,打造美麗田園

談到新義村未來的發展變化,臘志科胸有成竹。據他介紹,新義村將大力發展群眾脫貧致富產業,一是發展牛羊土雞養殖業,打算養一千隻羊、一千頭牛、一千個土雞。二是發展農家樂,打算整合一千畝土地,建設好基礎設施,通過招商引資和農民入股的形式,利用回族群眾擅長餐飲業的優勢,發展一批高大上的鄉村農家樂,讓遊客真正品嚐上正宗的農家飯,在這裡能真正的忘卻鄉愁。三是發展農民合作社,帶領群眾成立花椒、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組建花椒、中藥材等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經營,打造新義村新的產業增長點。四是發展“扶貧車間”,把他自己在龍山鎮的一個門窗加工廠搬到村裡,再建設一個旱冰場,圈建一個大型養魚池,也鼓勵村民在村裡發展小型工商業,把“生產車間”放在家門口,自已當老闆當工人,共亨發展成果。“以後到我們新義村,你將會看到這樣一個景象:遊綠色新義梁、吃綠色山鄉土味、逛鄉村博物館、樂在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過上美麗田園式的幸福美好生活。”臘志科說。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馬關鎮黨委副書記馬世恩向筆者介紹,新義村的發展變化說明了一個道理,黨建引領一切,黨建促進發展。新義村委會一班人在馬關鎮黨委的領導下通過深入村組開展走訪調查研究,聚焦村民最關注的生產生活問題,全面瞭解村情民意,理清了新義村發展思路,採取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和民生改善等措施,著力發展產業、改善村容村貌,讓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曾經的窮山溝如今有了洋別墅,還有鄉村博物館供免費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