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生存指南

智能手机的时代,有了手机就有了微信,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同学群、家长群、同好群,我们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微信群。

人缘好的,在群里一呼百应,哪怕是拉票这种大家已经很不喜欢的行为,也可以收获颇丰。人缘差的,明明在群里说了话,却只是自说自话,甚至被踢出群!


微信群生存指南


有“资源”,要会“流通”

人们会选择加入一个微信群,主要有二类需求,一是彼此有认同感,二是进行资源互换。

在群一中,善于给人提供情感支持,满足他人安全感、归属感的人会获得群内的“资源”;在群二中,拥有某些特定资源,就像财富、权威、信息或是声望、荣誉等象征资源的人,也有“资源”。

人们都是愿意与这些拥有资源的人进行交往或交换,这对彼此都有利。但如果拥有资源的人只是一直在微信群中进行展示,却并不使之“流通”,就像是拥有了一个钱袋后只会不断对大家晃动钱袋,别人就会产生既不能获得好处又要忍受噪音的不爽。


微信群生存指南


这样被踢出群,又能怪谁呢?

不要越位“群花”

几乎每个微信群都有“群花”的存在。他们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但他们一定是这个微信群的核心人物。

群花大多是天生的暖场王,在一群人因为不熟悉而尴尬、冷场的时候,他们主动破冰,活跃群内交流。

他们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的交流气氛,还拥有主持人般的控场能力,会抖包袱、设悬念把握群内聊天的节奏。


微信群生存指南


群花除了拥有有趣的灵魂之外,实打实也是拥有聊天的“技术”。每个群花都有自己的市场,区别只是人数的多少而已。

如果你认为自己发言较多,可以成为群花,但每次你的发言只是讲述自己的事,不能引起其他成员的共鸣和关联感,那就“危险”了。因为在别人看来,你可能只是一个爱自说自话的话痨。

自说自话,还把它作为一种谈资,那很有可能就被“代谢”出微信群了。

微信群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很多群的活跃度会逐渐降低,最后进入沉寂,有些成员会主动离开这样的群。

一个生命力旺盛的群,除了一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还有群成员的“新陈代谢”。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会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群花,甚至是新的“公敌”,这些都会让群保持活力。


微信群生存指南


掌握微信群的生存规则,让自己在每个群中都“活”得很好并有所获。如果不幸被踢或者群没了,也别沮丧,总还有新的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