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打沙袋就得帶拳套,這看起來像是句廢話——這不是必須的嗎?摸過沙袋的都知道,這個東西又硬又沉,只有帶拳套打才能打出全力並且手不受傷。但是,本熊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簡直是大錯特錯。恰恰相反,不帶拳套打沙袋,才是最正確的姿勢。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搏擊從比賽角度來講,想要精彩,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參賽拳手的安全。戴上拳套後,可增加緩衝,使出拳的威力下降,在保護拳手本人的同時也保護對手。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拳擊運動中使用的手套主要分薄手套和厚手套兩種,職業拳擊沒有護具,手套薄,業餘拳擊有護具,手套稍厚。

人的手是真正的“皮包骨頭”,在搏擊比賽過程中很容易使手受傷。另外,雙方運動員裸拳對轟,很容易令人破相。就算帶著拳套,在場上眉骨打開,額頭崩血都屬於正常操作,就更別說鼻血如注了,那可算是家常便飯。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可尷尬的是,其實出血並不影響選手的戰鬥力,但是血流不止卻會讓觀眾覺得非常慘烈,比賽也不得不中斷。

所以帶比賽要求規格的拳套是對比賽和選手本身最好的保護。但是在訓練中,有經驗的專業教練都會要求選手或者會員不帶拳套,或者只纏綁手帶打沙袋。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這種訓練和實戰的180度大反轉,是因為:

  • 帶著拳擊手套打沙袋對於新手來說反而特別危險,很容易導致手腕受傷;
  • 教練也很難通過學員戴著拳套的手來判斷其擊打姿勢及手型、角度、拳型和受力點是否正確,無法對學員的動作進行糾正。
  • 形成習慣之後久而久之,拳法的力度和準確度以及姿勢,都會形成肌肉記憶,在發力擊打目標時,很容易受傷且不好再改正動作。

初學者戴上拳套會經常出現擊打點不準,打偏,手腕、手指受傷的情況。所以,在一開始訓練學習拳法時,我們需要纏上纏手帶來保護手腕和拳峰。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綁手帶的作用:

  • 防止握拳太緊姿勢不對、手指關節受傷;
  • 防止出汗產生滑影響發揮;
  • 封閉手腕,使其不能活動,達到保護效果;

纏護手繃帶時,要注意腕部可以適當地纏得緊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纏的過緊,因為纏的過緊,會使手指失去活動餘地,影響技術的發揮。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在需要防身的多數情況下,都是不戴拳套的街頭格鬥。這時候是沒有拳套來提供保護的,所以我們應該在日常的學習中熟悉徒手擊打目標,找到感覺,並逐漸提升自己的技術、速度、力度和準確度。

其實中國傳統武術裡,打沙袋也是不戴手套的。部分武術教練不鼓勵戴手套打沙袋,認為那個容易養成拙力,會用打手靶來替代。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打沙袋是為了體驗全力擊打的力量釋放,從而增進力量的強化,不是為了鍛鍊拳面的硬度,拳面的硬度可以通過其他很多方式鍛鍊。

如果沙袋比較硬,赤手不敢用全力去打而畏首畏尾的話,那才什麼都練不出來,久而久之,就練廢了,力量收著打,拳面再硬也沒用。所以還有一種專門用來打沙袋的“沙包拳套”適合日常訓練。

如果你的教練讓你這麼練,那就直接換了他!

總的來說,拳套只是在比賽中保護雙方運動員的。在實戰中意義並不大且容易使人喪失打擊感,從而造成誤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