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在華夏文明五千年跌宕歲月裡,無數的鎮國之寶閃耀每一個時代,正是這些凝聚前人心血和智慧的稀世珍寶,見證了一個個璀璨盛世的輝煌與沒落,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延續著華夏千百年的文化傳承。這些被國家珍藏的國之珍寶,也再現了華夏文明的盛世輝煌。


錦繡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在新疆博物館收藏著一方舉世聞名的漢代蜀錦,它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首批禁止出國的文物。這方蜀錦之所以被奉為國寶,不僅源於它數千年的歷史沉澱、精妙絕倫的刺繡工藝,以及歷久彌新的絢爛色彩。更是源於織在它上面的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任誰看到這8個字都會引起一番遐想,結合現代才有的“中國”概念和紅星紅旗,這更像是一個穿越千年的神秘預言,精準到令人難以置信。《史記·天宮書》有言:“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古代的占星用辭,五星耀東方,自古以來是祥瑞,五星耀世便是中國再無戰亂,百姓昌寧之日。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作為一個層數千年都雄踞世界巔峰的民族來說,現在的中國重新崛起走向繁榮和富強,本身就是中國原來歷史地位的再現。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辭曰:五星耀世,天下偃兵,萬民寧昌,是為太平。


盛世強音

曾侯乙編鐘

作為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曾侯乙編鐘由65枚形狀大小各異的青銅鐘組成,除了一口楚王熊章贈送的鎛鍾外,其餘64枚均能達到“一鍾雙音”的演奏效果,出土時音律仍十分準確,其音樂性能更是令人歎為觀止:音域跨越5個半八度,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是名副其實的編鐘之王。展現了古人在短暫的生命中追求靈魂的永恆,以精湛的藝術表達對神明的敬畏,熱愛生活,追求美好,充滿浪漫的情懷。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在一九八四年國慶節,曾侯乙編鐘為共和國三十五歲生日獻上了雄渾激昂的編鐘樂聲,見證了共和國的崛起和騰飛。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曾侯乙編鐘再次奏響《交響曲1997:天地人》,雄渾深沉的樂聲,激盪人心,震撼寰宇。

多次作為外交使者,在世界各地奏響,讓世界人民感受中國傳承千年的鐘樂之美,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詩云:玉振金聲頌古今,恰逢盛世奏強音。


鼎盛中華

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而得名。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鼎呈長方形,口長112釐米、口寬79.2釐米,壁厚6釐米,連耳高133釐米,重達832.84公斤。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鼎耳上有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鼎耳外側有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有饕餮紋,下端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有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週凹弦紋。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1964年8月25日,我國發行一套《殷代銅器》特種郵票,其中第八枚為“司母戊鼎”;2012年7月8日,我國發行一套《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其中第二枚“館藏文物——鼎”,圖案以“票中票”的形式再現了《殷代銅器》特種郵票中的“司母戊鼎”。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辭曰:鼎鎮九州,天下一統,鼎盛中華,澤被蒼生。


宏圖中國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北宋著名畫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古畫。迄今為止,研究《清明上河圖》的論文有400多篇,為研究這幅畫開了三次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出了三本論文集。可以說,在學界,再沒有第二件中國古畫受到如此密切的關注。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詩云:盛世眾生千百態,喜怒哀樂匯一堂。


玉美中華

傳國玉璽&和氏璧

傳國玉璽據說是用著名的"和氏璧"製作的,傳國玉璽的傳奇也要從這塊和氏璧說起。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玉璞,呈給楚厲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認可,而最終,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為和氏璧。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秦朝統一六國後,和氏璧也隨即由趙國落到了秦皇手中,秦皇命人將和氏璧打造為鎮國玉璽,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傳國玉璽”,成了皇權的象徵,成為歷代相傳和改朝換代必爭的神器。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和氏璧與生俱來的曲折命運似乎預示著用它加工製作的傳國玉璽的多舛命運。秦始皇用它造至高無上的玉璽,本來希望這個皇權的象徵能夠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孫手中傳下去,永保江山。不料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秦朝迅速滅亡,和氏璧造就的傳國玉璽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歷程,並最終湮沒無聞,成為一大歷史謎團。


“大禹治水”大玉山

故宮中有不少玉器珍品,歷朝歷代的玉環、玉璧、玉佩……個個美不勝收。但要提到玉中魁首,那必須是——《大禹治水圖玉山》!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這件文物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乾隆皇帝參與了玉器製作的整個過程:玉匠鑿玉前,乾隆皇帝要親自過目每一張圖紙;玉器完工後,乾隆皇帝給它親筆題字。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玉器完工之時,乾隆皇帝已經因在位年數的緣故退位。在他當太上皇的三年時間裡,《大禹治水圖玉山》被放在樂壽堂,與乾隆皇帝相互陪伴。


瀆山大玉海

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是至今為止現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鮮有出其右者,且在歷史上流傳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歷史記敘,承載的歷史記憶非常豐富。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瀆山大玉海系用一整塊黑質白章的大玉石精雕細琢而成,口呈橢圓形,周身雕刻波濤洶湧的大海,浪濤翻滾,漩渦激流,氣勢磅礴。在海濤之中,又有龍、豬、馬、鹿、犀、螺等神異化動物遊戲其間,海龍下身隱於水中,上身探出水面,張牙舞爪,戲弄面前瑞雲託承的寶珠。豬、馬、犀、鹿等動物遍體生鱗,使人聯想到神話裡龍宮中的獸形神怪和蝦兵蟹將。可以說,這是一幅活生生的龍宮世界的景象,神秘莫測。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器不僅形體巨大,氣度不凡,而且雕工極精,利用玉色的黑白變化來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現動物的眉目花斑,可謂匠心獨運,技藝高超。

盛世華誕|這些永久禁止出境的鎮國之寶,再現華夏盛世輝煌

瀆山大玉海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開了大件玉雕作品的先河,是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為世界寶玉石業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