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

教育的重要性沒人能反駁。在某種程度上,教育甚至寄託著一個家庭美好的願望。

也正因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許多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問題當成家庭的核心,各種各樣的輔導班、高昂的開支、父母各種變相的的投入……所有這一切的背後,投射的卻是父母對於教育的焦慮。

在今天,日益嚴重的教育焦慮幾乎發生在中國所有的家庭之中。匯豐銀行2017年公佈的《教育的價值:登高望遠》全球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支出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達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中國大陸42892美元位列第五。

以前經常聽到一句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但這句話用在今天焦慮的父母身上似乎不是那麼貼切了,他們更希望讓孩子贏在“搶跑線”。

新中產家庭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不斷自我犧牲,調查報告顯示74%的中國家長準備為孩子的成功而減少休假、放棄個人愛好等, “一切以孩子的教育為主”成了很對家長的信條。

起底教育焦慮——焦慮“出”自何處?

起底教育焦慮——“被製造”出的焦慮讓人更加難安

父母的教育焦慮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對子女前途命運的焦慮、擇校的焦慮、升學的焦慮、上輔導班的焦慮以及孩子日常考試,這幾大方面的焦慮足以讓父母的教育焦慮值倍增,從而被“焦慮病魔”緊緊纏繞。

但是,以上還不夠,還有一部分焦慮是“被製造”出來的,往往會讓人更加難安,這些焦慮的製造者就是某些校外教育機構。

過去十幾年堪稱校外培訓市場的“黃金時代”。中國教育學會此前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生1.8億人,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中小學輔導機構市場規模已超8000億元。

其實,在這些數據之下,少不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在媒體上投放一些軟文進行煽動,引起家長的教育恐慌。比如,“階層競爭”“學歷崇拜”“鄙視鏈”……充滿戾氣和火藥味的字眼,刺激著無數家長的敏感神經,並利用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成功使家長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錢財放進培訓機構的口袋。

有智教育——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施行“競爭式”教育方法,比如,別家的孩子上輔導班了,自己的孩子如果沒有參加,是不是就落後了?抱著這種競爭心態,自己的教育焦慮增加不說,還會把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童年的消逝”很大一部分是被沉重的學習負擔消解的。

其實,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就是幫助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家長所謂的“教育”等同於學習成績,這也就是家長產生教育焦慮的根源。實際上,真正掌握教育方法的家長,不會讓自己在焦慮的漩渦中失去方向。

如何緩解教育焦慮?

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在某個階段應該培養孩子特定的習慣和思維,如果從小就讓孩子承受過重的學習負擔,那麼孩子的性格等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為孩子制定成長計劃

孩子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家長要為孩子制定階段性的成長計劃,在計劃內採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完善孩子的性格,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教育不是隨波逐流,家長要放平心態

家長要明白,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找到合適的方法,並不是看著別家的孩子怎樣,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怎麼。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點,家長攀比心太強,只會讓自己更焦慮,讓孩子更壓抑。適當放平心態,會更有益於孩子的成長。

如果對教育孩子還沒掌握方法,有智教育的專家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與家庭環境制定孩子的專屬成長計劃,既能教會家長合理的育兒方法,緩解教育焦慮,又可以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