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包了500亩地种玉米,到最后却白干了一年

"三农"的"三难"该怎么解决?

在农村包了500亩地种玉米,到最后却白干了一年

你知道农村吗?你了解过现在的农村出现了哪些难题吗?

1.种地难获利。听一农民讲:他在家乡包了500亩地种玉米,今年遭遇天旱,一亩地只收1100斤玉米,承包一亩的租金是600元,今年的玉米收购价为0.75元一斤(全省湿玉米的均价是0.73元一斤)。一亩玉米能卖825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和雇工,几乎就是白干一年。

在农村包了500亩地种玉米,到最后却白干了一年

2.老人难种地。这位农民属羊,今年63岁。笔者到正在收获玉米的大地转转,看到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在收玉米。说起来他们都很感慨:现在家里的年轻人都不愿种地,都跑到城里打工,也没时间回来帮种地。老人和子女的相互观念不同,在一起交流都很困难。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老人种地越来越力不从心。而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老人农业,到底能走多远?

在农村包了500亩地种玉米,到最后却白干了一年

3.“空巢”难解决。路遇两位在路边休息的农村妇女闲聊了一会,她俩的家里只种分田到户的20亩地,没有承包更多的土地。家里的山坡地每亩收玉米还不到1000斤,种这点地成本更高,基本就是白玩。而更让她们忧虑的是:村里一共不到70户农家,她俩年龄最小,今年也都58岁了,而现在全村的留守人口,普遍都在70岁左右。家家都是留守的“空巢”老人,有个灾病的,都没人照顾。这再过个10年8年,村里的老人一死,这个村子不就真正空了吗?

这“三农”面临的“三难”,已是越来越难!这“三农”面临的“三难”,到底该怎么解决?如今可有应对的方案?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