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电话:闺女,中秋别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饼放着也吃不下……

昨天中秋节,有多少父母和孩子一起过的?


爸爸电话:闺女,中秋别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饼放着也吃不下……

我相信很少,因为,就我所人认识的和想起来的知道他们中秋行程的人当中只有一个家是本地的回家了……

其他的人:加班、出游、购物、约会、聚餐、聊客户、补课、兼职……


爸爸电话:闺女,中秋别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饼放着也吃不下……

大家都太忙了,太忙了,而大家都给自己两个完美的借口:1.时间短,路程远;2.工作忙,忙挣钱……

于是,这个自古以来被赋予“团圆”意义的节日,到如今只留下尴尬和伤感……

或许你此时在抱怨:节日啥的就是表面上的东西,何必在这个时间紧张、人潮拥挤的节日里去折腾自己,麻烦家人……

我可以给这个解释打一百分吗?因为我从我自己的思维模式出发,周周全全的考虑了好几遍都没有否定这个认知,直到我今天被一个不是经常联系大学室友的朋友圈给震撼了:

她因为回老家办转户口,所以这次中秋顺便回去一趟,她一共在家呆了两天,回去之后,陆续小镇上的熟人都跑到她家里面来了,一是看看她在外地过得怎么样,二是问问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亲戚在外面过得怎么样……

心酸不?你的父母亲人因为想念你,因为想知道你的近况,因为这个特殊的节日仍然不见你,所以得去问一个旁人……

是,有微信、有照片、有视频电话,但是,他们总是没有真实感,你从来只会坐在把背景好的地方给他们拍照,你只会给他们说你赚来多少钱,晋升了什么位置,从来就不会讲你和同事有了争执,你每天加班好几个小时;你不给他们讲,因为你怕他们担心,也知道他们不懂……


爸爸电话:闺女,中秋别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饼放着也吃不下……

我有个姐姐,叫慧兰。

她就一个独生女儿,今年考中了大学,学校非常棒,慧兰两口子特别骄傲。孩子大学在南方,慧兰和老公就想趁着小长假去看看女儿。为了给孩子一个惊喜,提前也没通知女儿,直接坐动车就去了。

看到赫然出现的父母,孩子没她们想得那么惊喜,而是急头怪脸:“谁让你们来的,我约好朋友要出去短途游呢。”

慧兰两口子激动了一路的心情就像被泼了盆冷水,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孩子的爹反应快:“我们就是趁放假出来闲逛,如果你有事儿,就去忙你的。”

女儿脸色这才稍微好看点,领着她俩去校外订了酒店,晚上一起吃过饭,本以为女儿要和她们一起住,结果吃完饭没几分钟孩子就站起来了:“我得走了,今天宿舍晚上还有集体活动呢。”

看着女儿迅速消失在街道尽头的背影,慧兰那个伤心就别提了,孩子高中三年一直在外就读,好容易盼着上了大学,本以为学业轻松一点可以和父母多亲近一下,谁想,翅膀硬了的孩子好像再也不需要她们了。

慧兰在女儿所在的城市住了五天,除了刚到那天见过女儿一回,就没有再见过孩子。要走那天,她们给女儿打电话,才知道女儿和同学去外地还没回来呢:“你们走你们的吧,不用惦记我,我都多大了,放心吧。”

“我就这一个闺女啊,如果就这个样子,我们这辈子不就完了吗。”

听着慧兰的抽泣,我想起另一位朋友说过,他家闺女上大学之后除了要钱,基本和父母再没任何沟通。

这两个孩子都算学霸级别的娃,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都属于对孩子比较舍得的那种,难道真是当初的“狠心”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疏离?


爸爸电话:闺女,中秋别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饼放着也吃不下……

我问了很多家长朋友,他们和孩子怎么相处的,这是其中一个家长的故事:


我孩子小的时候,家里有好吃的,她总是第一个给我吃。稍微大一点,我们一起出街,买了东西孩子总是主动拎起来。现在上了大学,每次回家,一定要我和挤在一个床上,唧唧咕咕说到大半夜。因为写过很多母女之间的互撕大战,很多读者误会我和闺女关系紧张。后来,看到女儿经常在我的公号下面留言,我过生日时她还写了一封情深意长的信,又觉得我们的母女关系转变得好快。每看到大家的惊讶,我都忍俊不禁,不是我们的关系有转变,而是大家压根不知道我和孩子有怎样的亲密本质。作为一个母亲,我的确够严厉,但这份不容置疑的严厉之外,更有科学技巧的爱。何谓科学技巧的爱?很简单,就两个字:拥抱——从小到大,我从未吝啬过对女儿的拥抱。我在家排行老大,因为有弟弟妹妹,所以从有记忆起,好像就不记得被爸爸妈妈拥抱是种什么感觉了。这种缺失,很小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越长大,感觉越明显。很多时候,心中明明对父母有爱,却羞于出口。这种不好意思的具体表现是,不会和父母撒娇,更不会和父母说甜言蜜语,通常我们之间的沟通都是有事说事没事沉默。其实我知道这么做不对,想要改变,却非常难。奇怪的是,在我看来非常难的这些,弟弟妹妹做起来就很正常。学过一点心理学的皮毛后,我才知道,之所以我做不出来弟弟妹妹能够做出来,是因为他们比我更多一种和父母的身体链接。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看似简单的拥抱,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巨大。而且这种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


爸爸电话:闺女,中秋别出去了吧,你不在,月饼放着也吃不下……


和父母缺少身体链接的孩子,内心对父母也有爱,但这种爱更隐蔽更不易表达,更严重一点,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