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到底差在哪裡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我們只是時間的過客,總有一天會和所有的一切永別。閱讀沉澱在心底的一縷清香,是靈魂永遠詩意的陪伴。

後來,她開了一個博客求助,吸引了很多人幫助她翻譯,或者幫她找到翻譯成英語版本的書籍,一年的時間,她接觸到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

之後感慨到:

一年的閱讀暴露了我看待世界的盲區,讀書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孤陋寡聞,讓我對自己不足之處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更打開了我的視野。


在來自於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的衝突中,我的思想變得更加清晰。

不讀書的人輸掉了,你對這個世界正確的認識,輸掉認知裡的精彩世界。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02

讀書的人,連談吐都不一樣

有時候不讀書的人連和別人聊天都聊不下去,之前看過一個段子,

“請問你有《時間簡史》嗎?

“神經病,我有時間也不撿屎。 ”

……

這就是把天聊死的原因。懂的東西越少,能與人交流的東西也就越少,聊天就有了很大的侷限性,別人說的東西你完全不懂,不聊死才怪。

這也是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論是和朋友聊天還是陪客戶,總是找不到話題的原因。

不讀書就少了很多談資,更沒有對事情的獨到見解,你能聽懂的那點家長裡短,誰願意天天跟你聊?

相反的,經常讀書的人,知道的事情多了自然談資就更多。

下面這個舊版三國視頻中關羽和張飛表忠心話,更是直白的說明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

讀書的人,還能培養人的審美。這種從生活中發現美得能力,是任何東西都買不到的。

春天,走在溼漉漉的街上,遇見街邊老人用針線把茉莉花串起來賣,一串兩塊錢的小花是我遇見的小確幸,因為我想起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夏天,午睡醒來人蔫蔫的,耳朵卻聽見窗外孩童追逐嬉鬧的聲音,心中莞爾,因為我想起來“人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秋天,梧桐葉子落了一地,踩在乾透的葉子會發出脆響,我總要多看幾眼林子,因為我想起了“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冬天,下過雪的夜裡回宿舍,風裡把自己裹得只剩下兩隻眼睛,還是覺得冷,又想起“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人生不止是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不在其他,而在自己的內心。

只有多閱讀的人,才能以詩情畫意為心,來對抗生活的苟且。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03

沒時間,只是藉口

很多人說,我也想讀書啊,可每天上班就夠累了,回家還要面對家人孩子,根本沒時間讀書啊。

我想為大家講一講這位平凡的外賣小哥的故事。

他叫雷海為,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亞軍對決賽上,一舉擊敗擊敗北大才子彭敏,贏得了總冠軍。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人們驚歎他擊敗北大才子的同時,更多的是好奇:

這個終日奔波在搶單、送餐路上的外賣小哥,為何能擁有如此多的詩詞量?

原來他任何時候都帶著一本《唐詩三百首》,把每一個等快遞、送快遞的碎片時間都用來背詩詞,日積月累,才有了詩詞大會上的大放光彩。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到底差在哪里

時光君的一位好朋友,去年剛生完娃,今年就火速開工了,但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她已經讀完了12本書。

這個要上班、要帶孩子,還要收拾家務的女人,是如何做到堅持閱讀的?

答案與快遞小哥相似,她也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

日積月累之後的效果是談吐優雅,孩子教育輕鬆有效,內心安寧。

我想起了胡歌

說過的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可以騰出時間來閱讀。

候機、等車、酒店、拍戲間隙,一切可利用的碎片時間,胡歌都用來讀書。

他們讀書,並堅持了下來,於是成就了不一樣的自己。也許這些不是讀書的初衷,但卻是讀書帶來的必然結果。

信息來源|搜狐公眾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