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一共十八個皇帝,趙匡胤和趙光義各占一半嗎?

紹興十一年,趙構借用秦檜等人之手除掉岳飛,在他自己看來,並沒有任何問題。他只是效法前輩宋太祖趙匡胤,搞了一次沾了人血的“杯酒釋兵權”而已。之前之後,劉光世,張俊,韓世忠幾個當年的“屯駐大軍”軍頭們,都先後交出了兵權。從而在軍事上,由當年暫時的“戰時共產主義”,平滑地過渡到了大宋最為常見的“樞密院+兵部”二元軍制上來。只是,這個過程中,岳飛不幸成為了政治犧牲品。一石二鳥的地方在於,岳飛的人血饅頭,也換來了更多的“主和派”們同金人談判的籌碼。因為我們知道,趙構心裡並沒有什麼幽雲十六州,求和才是他的基本國策。


兩宋一共十八個皇帝,趙匡胤和趙光義各佔一半嗎?


曾經建言趙構早立太子的岳飛死了,趙構不服歸不服,然而男人行還是不行,是靠真刀實槍幹出來的,而不是靠一張嘴死撐,或者殺幾個人洩洩憤就能解決問題的。又過了二十多年。公元1162年,時年五十五歲的宋高宗趙構,徹底否定了自己求子的渺茫希望,立岳飛當年曾經力挺過的趙伯琮為皇太子,改名趙昚(shen)。同年,趙昚登基,奉趙構為太上皇,趙昚就是宋孝宗。

這樣,經過了200年風雲變幻,趙光義一枝的皇位,終於又回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四十年多年後,宋孝宗趙昚的孫子宋寧宗趙擴也沒有子嗣。最後,趙擴經過慎重考慮,效法宋高宗趙構,從宗室子弟中間尋找繼承人進行培養。然而陰差陽錯的是,寧宗病危期間,宰相史彌遠為了便於弄權,趨利而避害,矯詔並擁立了宗室遠親趙昀(yun,二聲)作為宋寧宗的接班人,而趙昀則是趙德昭(當年趙匡胤的長子)的九世孫。從宋理宗趙昀開始,一直到南宋滅亡,一共五位皇帝,都是出自趙德昭一系。換句話講,南宋的皇位,不僅輪轉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而且其中既有趙德昭子孫,也有趙德芳子孫。當年“燭影斧聲”之前,趙匡胤的兩個也許本該榮登大寶的短命兒子,分別由自己的後人們來得享國祚。

大宋王朝,總共享國319年,中間歷經了十八個皇帝。北宋和南宋,各有九個皇帝。北宋的皇帝中,除了趙匡胤,其餘八個都是趙光義後人;南宋的皇帝,除了趙構是趙光義一系,其餘八個都是趙匡胤後人。

整個大宋王朝,終於完成了燭影斧聲以來的,歷經三百年的輪迴。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上下文,請關注“唐島漁夫”頭條號。更多最新內容,請關注天涯煮酒論史版塊的原帖——“打亂順序重讀中國歷史”,原貼已更新三十五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