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爲什麼提高不起來?

以前常在媒體上看到老外的汽車普及率很高,還以為老外有多富(雖然確實富)。

不過最近查博士留洋的兄弟在英國買了輛車,我打聽了一下,原來老外在買車上也很屌絲的。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為什麼提高不起來?

這位兄弟剛畢業時,買了一輛福特3.3萬人民幣(注意已經換算為人民幣),如今換了一輛寶馬五13萬人民幣(注意是人民幣,寶馬五在英國也就30多萬人民幣而已)。

他一年能收入約百萬人民幣(注意是人民幣),但是在買車上如此之摳,從來只買二手。說是過幾年,再換一輛路虎開開。他說大部分同事都買了二手車,也沒有人看不起二手車,大家都覺得二手划算。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為什麼提高不起來?

如果他所說是實情,我想我們中國人如果也願接受二手車,汽車普及率高到每個家庭1-2輛完全不是問題啊,這位兄弟一個博士,居然屈尊去買3.3萬元的二手車,我們中國隨便一個小白領,如果願意像這位留洋博士一樣,辛苦一年完全可以買得起。

難道,中國的汽車普及率如此之低,不是因為大家沒錢,而是大家不接受二手車?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現狀?

關於這個問題,查博士來解答一下: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為什麼提高不起來?

1、一家多車需求制約了舊車供應

中國一家兩車或多車的比例不高,加之限牌限行預期,很多家庭存在“持有多車”的需求,不願意拿舊車置換,一定程度制約了舊車供應。

2、原車價高昂,制約舊車作價

車型更新換代加快,舊車的作價參照現行新車達不到用戶預期價格。目前國內車市的舊車價格,確實會令許多有心車主心寒。試想,當時以30餘萬元的高價“娶回”的新車,再加上精心的維護保養,若是以一半以上的折價“掛出”,多數人當然會於心不忍。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為什麼提高不起來?

3、缺乏公正的二手車評價體系

二手車經銷商一般根據品牌、型號、使用年限、公里數、現行市場新車價格,結合事故維修等情況,人為預估一個二手車價值,但這個評價體系隨意性過大,舊車主很難信服。

4、舊車收入價過低,售出價過高

雖然舊車收入價過低,但二手車經銷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利用矇騙等手段,高價售出舊車,經常出現舊車銷售毛利高於新車。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為什麼提高不起來?

5、中國二手車市場缺乏安全保障

中國二手車市場給人的感覺就是事故車,故障車,買方缺乏安全感。買二手車一般都會買認識的人的,車子知根知底,買才放心。是否可以考慮給用戶一定的保修期等保障措施呢。

6、額外增加交易主體,挫傷新車商家的積極性

汽車置換涉及新車銷售和舊車收購等幾方面,一般經營新車的商家沒有舊車銷售渠道,而二手車經營者也很難取得新車經營資格。而置換本身是新車和舊車相結合的工作,現有的政策卻人為分開,額外增加交易主體和經營風險。經銷商只能通過“寄售”開展業務,只能二手商品的收購與新商品的對等銷售獲取佣金等利益,無法大力發展舊車整新、跟蹤服務、二手商品在銷售乃至折抵分期付款等業務,嚴重壓縮和攤薄新車經銷商利潤,挫傷新車商家的積極性。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為什麼提高不起來?

7、現有政策法規加大交易成本

在現有的二手車稅收法規下,很多經銷商為了規避稅收、過戶和路橋通行等成本,收購的舊車不過戶到自己名下,而是打著“寄售”的旗號,賺取佣金。

8、國家優待扶持政策少

大部分新車廠家給予舊車置換的補貼,但國家層面優待政策相對很少。如:適用超低增值稅徵收率,收購車輛的停駛、復駛和驗車有效期限;收的車輛停駛期間暫停徵收養路費和通行費;購置新車上牌後過戶期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