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網際網路消費信貸哪家強?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由來已久,且近年來消費金融公司加快設立,其股東背景涵蓋了銀行、互聯網、實體商業、通信業等領域,使得行業參與主體不斷多元化,產品日趨互聯網化,市場競爭程度日益激烈。然而傳統金融機構在推出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時面臨傳統經營理念和相應線上業務資源匱乏的制約,導致其服務能力有所不足,

其產品或是仍然依賴線下網點式的經營,或是淪為和銀行信用貸高度同質化的產品。

利用線上場景優勢、線上客戶的觸達優勢和長期積累的數據資源優勢,以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以下簡稱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滲透消費信貸業務,圍繞以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為核心的互聯網消費平臺,大力變革傳統消費信貸產品設計、業務發展和風控理念,成為推動消費信貸行業的整體發展不可忽視的推動力。

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互聯網消費信貸哪家強?

一、 BATJ消費信貸產品創新現狀

BATJ四大互聯網巨頭中,比較早推進消費信貸業務的是阿里系,基於電商平臺消費者的融資需求,阿里系依託小貸公司開展了消費信貸業務。同樣以電商平臺著稱的京東最早以信用賒購模式開展自營商品的消費信貸業務,隨後又將消費信貸業務範圍逐步擴大化。騰訊系依託微眾銀行推出微粒貸產品,與大量的中小銀行聯合放貸。而百度金融(獨立後新品牌名稱為 “度小滿金融”)則依託百度合作店家的外部渠道場景資源發放消費信用貸款。

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互聯網消費信貸哪家強?


(一) 螞蟻“花唄”、“借唄”

“花唄”和“借唄”都是螞蟻金服(阿里系)旗下的消費信貸產品,前者是根據淘寶、電商平臺的真實交易信息授信,後者則基於支付寶的評分模式授信。

“花唄”於2015年4月上線,是螞蟻小微小貸公司提供的應用於天貓商城、淘寶等場景的消費信貸產品,消費者可以預先獲得“花唄”額度,在授信額度範圍內實現“這月買、下月還、超長免息”的消費體驗。花唄旗下有未出賬單分期、已出賬單分期和交易分期三類業務,業務模式類似於銀行信用卡賬單服務,其中已出賬單分期是花唄主要業務,佔比九成左右。

“借唄”最初就是支付寶平臺上提供的小額信用循環貸產品,由螞蟻商城小貸公司根據風控和准入標準在支付寶實名用戶基礎上進行客戶篩選,對篩選後的白名單客戶給予不同的“借唄”額度。互金專整辦141號文下發後,具備“無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定、無抵押”性質的現金貸受到整頓規範,

“借唄”開始強調為消費者提供“指定用途“的個人消費貸款,所謂“指定用途”就是消費者在若干個選項中選擇借款用途,但貸款機構不負責核實其用途的真實性。

(二)“京東白條”和“京東金條”

與淘寶、天貓基本為第三方商鋪銷售商品和服務不同,京東商城以自營為主,其於2014年2月推出的“京東白條”最初僅應用於自營商品銷售場景,這種讓用戶“先消費、後付款、隨心分期”雖然帶著消費信貸業務的特點,但由於自營性質,從用戶角度看“京東白條”屬於商品賒購,而從平臺角度看“京東白條”是京東商城的應收賬款,因此“京東白條”早期被界定為商業信用行為,而不構成信貸類產品,因此並不需要放貸主體。

隨著“京東白條”運營主體京東金融被獨立分拆,“京東白條”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京東系實現了重要的兩步跨越:一是將白條的使用範圍從自營產品和服務擴大到京東商城中第三方商鋪產品和服務;二是依託與京東商城體系外的第三方商品和服務機構的合作,在白條基礎上開發出一系列“白條+”信用支付產品,

諸如旅遊白條、安居白條(租房白條)、教育白條、裝修白條等。在這種外延擴展過程中,“京東白條”就不能再被簡單視為商業信用,而是一種典型的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金融服務,因此京東選擇了京東小貸作為其授信主體,為此類業務提供了相應的牌照支撐。

2016年3月27日,京東金融發佈與螞蟻“借唄”類似的收款現金借貸產品“金條”。“京東金條”作為“京東白條”信用在現金消費場景下的延伸,根據“白條”的大數據模型和信用評估體系,滿足“白條”用戶在各類場景下的現金需求。

(三)騰訊微粒貸

微粒貸於2015年5月在手機QQ上線,並於同年9月在微信上線,是微眾銀行面向手機QQ用戶和微信用戶推出的一種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微粒貸開通的時候,採用的是用戶互相邀請的制度,受到邀請的用戶可以在手機QQ或者微信錢包裡看到微粒貸的入口,有望獲取最高30萬元的借款額度。從產品設計上看,微粒貸產品無需抵押或擔保,根據用戶數據進行差別化額度授信,與螞蟻金服“借唄”類似。

阿里系、京東系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優勢在於其電商平臺提供的豐富項目源以及相應海量真實交易數據,而騰訊系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優勢則是依託社交平臺對於個人用戶的粘性綁定以及社交數據提供的風控支撐。

與阿里系、京東系依託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不同,騰訊系依託微眾銀行和外部銀行聯合放貸以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在起步階段,由於微眾的風控能力並未得到合作銀行的充分信任,合作銀行出資80%,而微眾需要出資20%,此後,微眾銀行的風控逐步得到合作銀行的認可,微眾銀行的出資佔比降低到10%。由此可見,微粒貸是一種更純粹的“技術輸出”和“平臺輸出”產品。

百度信貸服務“有錢花”的前身為百度早在2015年10月就推出的“百度有錢”,模式為用戶通過“百度有錢”官方網站或者APP,申請百度合作線上貸款機構的消費信貸服務。“有錢花”則是度小滿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自主放貸的消費信貸品牌,放貸主體是百度金融旗下的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上海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資產類型以教育分期和現金貸款為主。

與阿里、京東、騰訊三家不同,百度沒有獨立的電商平臺,也沒有具有高度粘性的移動社交平臺,自身最大的優勢是搜索引擎入口,而眾多中小商品和服務提供商的獲客又離不開搜索引擎的支持。圍繞百度的這些客戶群,度小滿已建立了完整的多場景金融服務生態,尤其是教育分期服務已經涵蓋語言培訓、IT技能培訓、職業資格培訓、MBA學歷教育培訓等眾多場景。

二、 BATJ互聯網消費信貸創新的價值和特點

儘管本質上都是消費信貸業務,但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對於傳統消費信貸業務還是實現了一定的變革,具體體現在:

第一,由於擁有海量的網絡數據,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能夠更好地預測客戶當前及未來的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構建起消費者的“真實畫像”,並大幅提升服務的覆蓋面。

商業銀行等機構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依據的基本都是個人徵信,而個人徵信存在時效滯後性以及覆蓋面不足等問題。針對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開展中存在的問題,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將更多依靠數據和模型解決徵信難題。無論是京東的“白條”、還是支付寶的“花唄”,信用評價維度涉及用戶消費記錄、配送信息、退貨記錄、購物評價等個維度,基於大數據進行綜合信用評級。騰訊微粒貸則擁有海量的社交數據。

而“有錢花”產品由於與外部場景機構的合作,風險管控的維度更加多元化。以教育信貸業務為例,由於業務與機構合作,需要辨別B端教育機構的資質與C端消費者的資質,風險管控要從兩方面進行。因此,“有錢花”一方面根據百度搜索指數、百度輿情指數、LBS數據、放款額、資產質量等數據維度,建立合作教育機構的預警指標體系,動態監控並調整與教育機構的合作策略;另一方面對借款人個人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通過綜合考慮用戶的關係數據、身份信息、網絡行為屬性、金融屬性等有關信息,形成學歷畫像、職業/工作畫像、年齡畫像、資產畫像以及收入畫像,以評估借款人的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據度小滿披露,百度客戶畫像數據能夠有效補充央行徵信,相關數據疊加央行徵信數據使用,對違約的捕獲率能夠提升13%。


百度,阿里,騰訊,京東,互聯網消費信貸哪家強?

第二,通過對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能夠有效地預測客戶的借貸需求,提高信貸服務的效率。

傳統商業銀行通常被動的等著客戶上門,且在客戶提交貸款申請之後,商業銀行需要花費一定時間進行信貸審核,銀行信貸審核的嚴格程度與借款人獲取信貸的便捷性一般存在負向關係,信貸審核流程越慢意味著審核環節越嚴格。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授信的前置化為貸款機構在強化風險把控能力的同時提高信貸獲取的便捷性方面提供了可能,貸款機構可以通過分析客戶的瀏覽記錄、搜索記錄、消費記錄、註冊信息、訂閱信息等多維數據來挖掘客戶的潛在貸款需求,將風險控制程序前置。

事實上,內容推薦本身正是互聯網行業最為擅長的成熟技術,可天然應用在信貸需求匹配上,這也是互聯網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消費金融產品最大的差異化特徵之一。目前,BATJ四家均有就消費信貸設置前置化授信額度。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做到了在購物界面實時展示消費信貸產品,購物者可以選擇全款購物也可以選擇藉助其消費信貸產品實現分期付款。

度小滿依託百度這樣的具有行業領先地位的搜索引擎和網絡入口,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有望在四家中實現對消費者信貸服務需求最為全面的預測,實現智能消費信貸業務的創新,從而使得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成功實現由一個滿足信貸需求的被動方向創造信貸需求的主動方的轉變。例如度小滿發現其用戶在一週時間內密集通過百度搜索了關於雅思報考的一系列問題後,又搜索比較了新東方、環球雅思、新航道等主流留學培訓機構的口碑評價,基本可以判斷該用戶有雅思培訓需求,這樣就針對性地推薦相應的教育分期產品,而該用戶可以在度小滿提供的前置化授信額度內隨時使用該信貸產品。這種前置化的信貸服務並不意味著風控水平的下降,利用百度獨有數據對用戶風險進行甄別和分層,輔以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度小滿給予事先授信的A客群逾期率僅為城商行客戶平均逾期率的1/10。

貼上消費信貸領域變革者標籤的BATJ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自2014年上半年起步,四年多時間能夠快速做起來,在消費信貸市場具有相當市場地位,歸根到底是因為如下幾點原因:

一是本質上都屬於流量變現。

互聯網時代是線上流量變現的時代,而金融業務無疑是流量變現的最好業務渠道之一。BATJ中的任何一家在這些年發力消費信貸本質上是屬於把流量充分變現的一種自然選擇。商業銀行線上信用卡以及其他線上信貸產品的高昂的獲客成本,在BATJ這裡並不構成問題,天然的流量優勢是其在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獨佔鰲頭的堅實依託。

二是強調對於場景的把控力。阿里系、京東系由於在個人線上購物場景中居於壟斷地位,對於消費信貸項目的產生把控力很強,而騰訊則在移動社交場景中居於壟斷地位,在個人消費信貸入口方面具有相當優勢。此外,對於場景的把控還以為這對於場景中沉澱的可用於風控的數據的核心把控力。度小滿通過開放式的平臺搭建了與諸多夥伴的合作,以“1+N”的方式切入多個場景的佈置,實現了彎道超車,強化了對於消費信貸項目風險的把控。

三是充分調動機構資金。阿里系、京東系消費信貸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資產證券化(ABS),受限於網絡小貸資產出售以及ABS回表,先前的高槓杆模式難以維繫。相比較而言,騰訊系的聯合放貸模式受到的衝擊較小。度小滿資金形成了“自營+平臺合作”的業務模式,一方面創新性的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動消費信貸項目的資產證券化,以底層資產的可穿透以及可驗證降低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則積極推動與金融機構合作,積極探索風險共擔機制,此外還通過為部分持牌金融機構做技術輸出和資產管理服務,開始轉型為智能金融技術服務商,目前度小滿合作的金融機構數量已經超過了500家。

三、BATJ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對於傳統金融的啟迪

在中國經濟轉型壓力巨大的今天,過去的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維繫,如何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政府關心的重點。由BATJ主導的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很好地挖掘了個人消費者的線上信貸需求,有望承擔起培育中國線上消費增長點的重任。互聯網消費信貸的產品創新和業務發展思路對於正在努力開拓消費信貸業務的商業銀行有諸多啟發:

第一,明晰優勢所在,分工合作。互聯網企業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強調平臺化思路,強調和外部資金和外部場景的合作,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互利共贏,即“技術”+“資金”、“平臺”+“資金”、“技術”+“牌照”或“平臺”+“牌照”。無論是阿里系、京東系通過資產證券化更多對接資本市場資金,還是騰訊系通過聯合放貸更多調動金融機構資金,甚或是百度系度小滿採取的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兩條腿策略,都是在充分調動外部資金。而京東推進“白條+”以及度小滿推動“有錢花”,也一直在不斷尋求外力支持,尋找消費信貸各個場景合作方。

當下商業銀行在消費信貸業務方面是資金的淨提供方。目前商業銀行在開展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中除依託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自建渠道發放貸款外,可以依託的場景較少,依託外部場景或流量渠道的獲客成本高昂,風控把控難度大。從發揮自身資金成本優勢角度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與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的聯合信貸,建立深入的合作,分享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的優質線上客戶資源。以百度和農業銀行的聯姻為例,其在簽署合作框架後落地的第一個產品就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AB貸”。

第二,引入優質人才資本,激活運營機制。騰訊由於缺乏金融人才儲備,在成立微眾時,大量吸收平安銀行、陸金所高管及員工。而阿里、京東等電商系金融板塊也先後單獨分拆。度小滿則彙集了來自百度的朱光、來自光大銀行的張旭陽等多元化背景的高級管理人員,並從百度分拆成為單獨的運營主體,擁有單獨的品牌標識。人才優勢和體制優勢成為互聯網企業能夠將互聯網消費信貸盤子快速做大的利器。

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發展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最好以相對獨立的子公司的形式運作,

一方面有助於較大程度放權,激活體制,從而能在薪酬激勵與決策機制上更加靠攏互聯網企業,增強對相關人才尤其是互聯網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有助於吸收有互聯網基因與零售客戶資源的股東,強化傳統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基礎。這方面,中信百信銀行可以視為一個典範,其由中信銀行和百度合資成立,為國內第一家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在互聯網消費信貸領域走在銀行系的最前列。

第三,改變傳統風控理念,藉助數據和模型的力量。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在產品設計和業務開展過程中天生有數據和模型驅動的情結,開展消費信貸所依據的數據來源多元化,這些數據既可以來源於公檢法機關,也可以來源於商業銀行,還有海量的(移動)互聯網互渠道數據,信貸決策將越來越依賴於高頻的(移動)互聯網數據,客戶網絡行為數據而非單一的信用數據的密集使用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BATJ等機構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時將大量資源傾斜向數據分析模型的構建與完善上,並將其視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早些年商業銀行在與BATJ等互聯網消費信貸機構業務合作過程中最為糾結的就是

其風控不符合傳統金融的理念、是否得到足夠久的驗證。阿里系最早與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嘗試了不成功的合作後很快獨立以阿里小貸開展相應業務,在擁有足夠長的時間檢驗其風控理念後,商業銀行的思維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扭轉。目前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消費信貸缺乏的並非是數據,缺乏的是對數據的恰當處理方法。同樣的數據輸入,不同的處理方法,產出結果大大不同。

此外,商業銀行的數據和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補,前者是被嚴格監管的最具真實性、可靠性、高度標準化的個人信息和金融業務數據,是衡量消費者信用評分的核心內容,後者則具有更為全面、更新頻度更大的消費行為、網絡行為動態數據,更有助於挖掘消費者的需求。遺憾的是作為各家最核心的價值所在,各大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很難雙向開放。這一問題已引起傳統金融機構的重視,例如平安集團大量佈局面向個人層面的“一帳通”和各類APP,工商銀行努力推廣覆蓋即時通訊、手機銀行和網絡購物的“e-ICBC”系列APP等措施,均是為了嘗試主動創造網絡場景並獲取更多的個人行為數據,值得更多商業銀行借鑑。

陳文,百舸新金融智庫創始人,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

袁滿,百舸新金融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

本文為《當代金融家》雜誌約稿文章,發表於2018年第9期。原文題為《BATJ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創新及業務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