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為什麼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言論彙編,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這部書由孔子的門生及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到南宋時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在一起,並稱《四書》,闡釋為儒家經典大肆弘揚。

《論語》的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國影響很大,也被當做國學教育的啟蒙書。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這句話和北宋初年宰相趙普有關。宋朝時期羅大經著的《鶴林玉露》裡曾經提到過這件事。

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之後,著名政治家、謀士趙普輔佐他統一了全國,趙普被封為宰相。宋太祖去世之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

趙匡義對趙普十分尊重,繼續用他做宰相,事無大小都和他商議。

這時就有人在宋太宗面前詆譭趙普,說趙普才疏學淺,他所讀的書只有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所以說學問不大,當宰相不恰當。

宋太宗聽了就感覺很好奇,有一天他在和趙普議事之後就問趙普,說:“有人向朕說你只讀過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是個篤德誠實之人,他老老實實地回答說:“確實這樣,我的學識確實沒有超出《論語》二十篇。從前我用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我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天下太平。”

宋太宗呵呵一笑,搖了搖頭表示不相信。

趙普病逝以後,他的家人打開他的書箱,裡面果真只有《論語》二十篇。

後來人們就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來說明論語思想的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