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6句話,真正讀明白的人,人生路不會窄

孔子是什麼人?可以說是萬世師表,他把教育平民化,告訴大家“有教無類”;也可以說是儒德君子,他對父母盡孝,對君王盡忠,對朋友友敬,對弟子慈愛,做事有章法,做人有仁德;但是,孔子更是一位社會實踐家,他實踐的是萬物之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往,是如何做一個具有智慧的人 。

讀懂了《論語》,或許不能使你能夠積累很多財富,但是會讓人在人生的謎局中,能夠看清別人所不能辨認的真諦,就比如說與朋友相交的學問,在《論語》中,孔子便用寥寥數語,為我們點明如何辨清朋友的奧秘,也可以說是如何看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論語》中有6句話,真正讀明白的人,人生路不會窄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一個人不論是處在什麼樣的境遇下,他都應該是磊磊落落的,因為他心懷光明,追求道德上的完善,而不會名利患得患失,因此不論是處於富貴之中,還是貧賤之中,他都神明眼亮,與人交往不卑不亢,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一樣的朋友。而小人不同,他們不在乎道德,心中常唸的只是名利的得失,一點物質的得到,就能讓他歡欣不已,而在生活中,倘若受到任何一點損失,則會憂慮無度。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有句話說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總喜歡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這樣才能相互取暖,最主要就是可以黨同伐異,但是君子不一樣,君子眼中沒有區別對待的人,他以道德衡量人心,對所有人都用同樣的態度,只是君子的標準。小人雖然也會有對人很是親密,但這些都是居於短暫的衡量,他們為利驅使,只要一旦利益出現了分歧,小人之間的感情也就會支離破碎。

《論語》中有6句話,真正讀明白的人,人生路不會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利己還是利他,這是一個為人處事的選擇。對於君子來說,他總會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多為他人著想,助其為善,若是朋友有不妥當的行為,君子會善意的提醒,並且幫其改正過來,但是小人卻不同,小人之間的交往,走雞鬥狗,為所不為,他們不但不會讓誤入歧途的朋友改頭換面,反而會拉著身邊的朋友做一些不好的勾當。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之所以願意在道德上追求上進,這是因為君子心中有著長遠的志向,這樣的志向是支撐君子不甘流俗的原因。高格遠志,君子才能如此堅守自己的節操。小人並不是生來便是墮落的,只是他們的人生沒有長志,於是便每天得過且過,道德對他們來說是沒有用處的,遠不如聲色犬馬來的讓人能夠及時行樂,所以說,當我們挑選朋友時,一定要清楚他的志向,這樣進而就可以瞭解到他的品格了。

《論語》中有6句話,真正讀明白的人,人生路不會窄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如果一件事情出現了問題,那麼君子往往只會審視著自己的過錯,會反思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進而去完善自己的短處,以求能達到完美。但是小人卻不一樣,小人不會去反思自己,倘若失敗,就必須要從外界尋求原因,絕對不會承認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小人只會遇到不斷的問題,但是自身卻不會有增益,反而因為無端的責備他人,會令人覺得厭惡。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一個人,能在衣食無憂的順境中保持良好的品德操守,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如果能再貧瘠的逆境中,面對著生活的窮困,還能做到不偷不搶,那麼這個人的品德,就可以說是高尚的了。困境是品格的試金石,君子不會因為環境的不同,更改自身的道德水準,而小人如果在困頓中,他便會無所不用其極,仁義道德則會被拋之腦後。

《論語》中有6句話,真正讀明白的人,人生路不會窄

論語中的這六句話,從不同的方面闡述瞭如何去挑選真正的朋友。要和君子交往,而不是和小人交往,而辨認君子和小人的方法,就是從志向,困境的態度,與人交往的態度,以及做事的態度,這些方法來辨認。不論是挑選朋友還是自身為人處事,這六句話都能給自己帶來益處。常言道:“人有三情,愛友親”。除卻親人和愛人,朋友是我們在社會上非常親密的人了,和好的朋友交往,不但能夠身心愉悅,還能提升自己,和不好的朋友交往,人生則會落入邪途,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