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表面功夫要不得

古人追求“仁”的境界,怎麼樣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呢?我們可以想見,很多門人弟子問過這個問題,比如我們日常行為應當注意什麼,或者說按照怎樣的規範去做。孔子在這裡沒有給出正面答案,但是他告訴我們應當從本質上理解仁、接近仁,而不是靠做表面功夫。

論語:表面功夫要不得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翻譯:

孔子說:專注於諂媚和討好,這個人身上很難找到“仁”了。

釋義: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巧言令色本意應當是形容美好的話語和表情。為什麼這些反而會“鮮矣仁”呢?儒家講究務實,而話語、表情只是一種表象,只顧做表面功夫,就與“仁”的根本相背離了。這句話可以跟前文結合起來,君子務本、本立道生,只顧做出花言巧語卻想達到“仁”的境界,這就是緣木求魚了。

由此可見,追求“仁”應當從內心出發,讓自己真正體會到這一境界,由這個境界轉而衍生出法則才是正確的做法。就如同不知道水會朝哪個方向流動,但是明白水往低處流的根本道理,就能推斷出在任何地勢的流向一樣。如果只做表面功夫,那就是捨本逐末了,這樣永遠不能夠達到“仁”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