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原创:口头禅“但是”,渐渐毁掉你

心原创:口头禅“但是”,渐渐毁掉你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公众号后台经常收到来访者的求助咨询,我找出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如下:

“赵老师,您好,我在一家500强大企业做了七年,身体严重透支,前段时间不得不住院调理。医生和家人都劝我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我对目前的工作也是深恶痛疾,如今的我迫切想要离开,但我不知道的是,到底我需要掌握什么新的能力才可以离开?如何进行明确的瓶颈规划?离开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从您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像我这样离开体制内大企业,现在的出路如何?他们现在都有走出原有的迷茫吗?是如何真正走出来呢?盼复指导”

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特别感受来访者迫切改变现状的急迫心情,但是因为人的个体性格差异和内驱系统,往往结果也大相径庭。

我结合之前的案例思索了良久,我脑海里闪现如下一行字:

或许,你脑海里的那条路仅仅存留在幻想里,它其实不存在。”

真正关键在于,在舒适区你真的有胆识和勇气去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吗?


心原创:口头禅“但是”,渐渐毁掉你

“但是”小姐心有不甘,裹足不前

六年多前的一天,我接到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职业案例,就是这个案例,让我做出了系统学习心理学的决定。

事情是这样的。

这位咨询者当时在一个500强企业做技术,干了七八年了,她告诉我,一是大企业内部分工精细,没有办法接触到其他的岗位和新鲜的资讯,也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视野;三是技术工作让她倍感疲倦,长久下去也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于是她前来咨询的问题就是:“如果换个单位重新找一份工作,是否可行?”

我梳理了她的过往,通过她的表述,依稀能感觉到她那颗不甘平凡的心。

“嗯,能够感受到你有一颗追求新生活的心,你在你所不喜欢的职业里挣扎了七八年,想必你现在无法忍受现状才迫切找到我,加上之前深入的职业和自我探索分析,我觉得你也具有很多职业可能性。因此我建议你不妨大胆决定,换家企业慢慢起步,实现你想要的生活。”

就在我准备收尾的时候,对方的问题雨后春笋般的提出来

“但是,赵老师,我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我认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担心根本没法找

到工作养活自己!”

“嗯,那就多给自己一些时间,骑驴找马,再 去利用业余时间打磨一项技能,有了一技之长再 跳槽。”

“但是,老师,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打磨哪项技能,我曾考虑过做心理咨询师,但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

“心理咨询需要长期的累积过程,不是一朝一 夕就可以成就的,建议你平时兼职时候系统学习心理咨询,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充分实践,后期需要花费一些钱,在某个特定领域去深造,所以道路是很漫长的,细水长流。”

“但是,老师,我听说心理咨询师的学习成本都很贵,万一后面我做不了这行,之前的培训费岂不白白浪费了?”

我发现,无论给予什么建议,他的结果都是但是,我的心好累,渐渐失去给他建议的意愿,让我内心很疲惫。

“但是”的口头禅,阻碍你无限的未来

不知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可曾遇到过类似的“但是先生”或“但是小姐”呢?

通过多年心理学的实践,我总结了“但是”背后的心理成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1、每一句“但是”的背后,都是一种自我认同感低,且深切的自卑心理

这些喜欢说“但是”的人,骨子里往往有一种深切的自卑。

  • 每一句“但是”的背后,都是每一个自卑的人在找寻借口维护可怜的自尊心;每一句“但
  • 是”的背后,都在试图向你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看,我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不是我个
  • 人能力问题,是外在条件等不允许

就像前文案例中想要脱离困境却迟迟走不出第一步的“但是小姐”:事实上,如果你仔细分析对方的成长经历,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尽管他们遇到的境遇不尽相同,但大体上,这类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么长期缺乏身边人正面反馈,要么就是自己不愿付出努力,希望天时地利人和,一旦出现问题,他人和环境就成为了为自己开脱的光鲜的借口,获得内心的心安理得。

2、每一句“但是”的背后,都是逃避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作怪

再深究下去你会发现,那些口口声声“但是”、“但是”的人,根本就不想真正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逃避问题。

当我察觉到“逃避问题”的思维后,对于那些试图让我给她们提供咨询案例作为人生参照的人,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 “事实上,别人怎么样终究是别人走出来的路,他成功了不代表你可以,他不可以不代表
  • 你就一定失败。关键是你是怎样认为的,你是否下定决心从事这个职业?”

太多的人渴望知道别人的生活,但你能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那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付出的大段努力和艰辛是你看不见的,如果因为你没有付出同等的努力而达不到预期,是否意味着再次否定自我呢?

很多年前,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根源所在——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健康者寥寥无几。有的宁可躲藏在头脑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甚至完全与现实脱节,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跳脱“但是”的思维惯性,你才可能创造未来

心原创:口头禅“但是”,渐渐毁掉你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提供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那就是——

你要学会区分两种痛苦:一是逃避问题带来的痛苦,二是直面挑战带来的痛苦。

总是喜欢说“但是”的人,必须要从两者之间选择一种痛苦去承受。

1、逃避问题带来的痛苦是消极的痛苦,最终只会导向消极的结局

当一个人选择逃避问题时,问题会一直摆在那里,无法得到解决。

你不停地“但是”、“但是”,实际上在找各种借口拖延改变,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路可退,人生的路会越走越窄,最终这种痛苦会进一步深化扩散,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直面挑战带来的痛苦是积极的痛苦,它会导向光明的未来

一旦你决心直面问题做出改变,一开始也会痛苦,但说明至少你已经开始动手解决问题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不在少数,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潜力被激发出来,能力得到了增长,你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哪有什么无路可走?只是你被自己的思想禁锢了未来

和你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我的一名咨询者,论起来,她工作8年,是大型企业一名非常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行事低调,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忽略。

这位主人公叫小珊(化名),本科毕业,家境贫寒,学业优秀,毕业后就一直在企业担任行政工作,从普通的行政人员,慢慢步入了行政经理的岗位,但是她后来渐渐厌倦琐碎负责的行政管理工作,找到我咨询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通过对她深入的职业和个人探索等,结合她的职业兴趣,从众多的个人兴趣点重合后,我给她的建议是:慢慢从瑜伽师做起,寻求突破。

原来,她三年前酷爱瑜伽,空余时间基本在瑜伽馆里调养身心,释放压力,渐渐完成了很多高难度动作,也考取瑜伽证,想着从瑜伽入手,让更多人体会瑜伽的魅力。

小珊后来和我反馈说,她做瑜伽老师一个月赚一万是轻轻松松的,同时瑜伽是一门养身技术,即便这家瑜伽馆倒闭了,也可以去其他家应聘:当然,除了打工,她也可以成为自由瑜伽师或自己开创一番事业。

她告诉我,如今网约店的形式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她只需要用心打磨瑜伽的技术,在业内做到一定名气之后,一旦自己独立出来,完全可以带些学徒,然后利用网约店的形式,找个瑜伽馆作为工作室,带个四五个瑜伽师就完全够了,只要顾客有需要,就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没有被催着办卡的压力,而这些瑜伽师也不需要考虑销售的压力,安安心心做好服务就可以了。

当然,小珊的野心还不止这些:一旦品牌打出来之后,她们还可以联系一些厂家做些配套的产品,例如瑜伽垫、瑜伽音频文件等给自己供货,也可以销售给顾客,这样最大化节约成本,也可以创造额外的利润和收入......

看着小珊写来的洋洋洒洒的反馈及对未来的畅想,我不禁对她的商业思维颇为赞叹,同时对这个妹子竖起了大拇指。

真正的差异在于:类似小珊这样的瑜伽爱好者在一个行业沉浸了多年,她们对行业的运营规律了若指掌,这为她们未来的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在职场中,又有几个看似光鲜的上班族对自己所处的兴趣能有如此的掌握和洞察呢?

如果有一天,小珊真的做成了,甚至有可能拿到了风险投资,我一点儿也不吃惊:因为她的身上具备一个特质,那就是真正带着头脑和心去做一件事,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她们一直在积累与成长,同时又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这样的人未来不成功,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啊!

各行各业莫过于此。

回到文章引言部分的问题上来。

事实上,如果一份工作都已经让你的身体出现了病变,就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了。

问题在于,走出去真的很难吗?

  • 其实,任何行业都像一个金字塔,塔尖的人永远会看到最美的风景:但问题是,你真的愿
  • 意放弃眼前的稳定和安逸,冲出思维的牢笼去开拓自己的天地吗?

但是,在你的心里,你早已把很多看似“不体面”的选项给删除了不是么?

赵默说:贫富日益阶层化,但是阶层化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夜以继日的奋起直追,他们冲破思维的牢笼,寻求自我价值的突破,而其他人,只可仰望他们的成功,望洋兴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