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用「一張網」構建數字校園

數字化領航

在數字經濟時代,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軟件定義、信息安全、虛擬化等技術的成熟與普及,數字化技術開始滲透到中國社會與經濟的每一個環節,並與各個環節加速融合。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中國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新華三,特別推出“數字化領航”專欄,以中國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為主線,聚焦政府、教育、醫療、廣電、物流、製造等多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經典案例,梳理發展脈絡,總結得失經驗,以期推動各行各業實現深度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對於教育行業而言,信息技術能夠助力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最終目的是培育人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現教育現代化發展。

現在的大學校園,老師只在一間教室,就能通過網絡為不同校區、不同教室的學生實現“面對面”授課、互動、答疑解惑;學生只需通過一臺終端,登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即可將成績單、證明函等各類證照手續打印至本地,而無需在各個辦公部門來回奔波;校內管理人員通過一塊屏幕,即可實時瞭解整個校園的物業運轉、分配人力和資源……

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用一張“網”讓校園內的數據彼此融通、互聯,讓現實世界的時間和空間在數字世界中無限延伸。山東大學正在通過這樣的數字化建設和升級讓上述場景變成現實。

山东大学:用“一张网”构建数字校园

山東大學用“一張網”構建起了數字化校園

“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是教育發展提升的基礎,這是教育行業要解決的具有時代性意義的問題。而高校的數字化轉型將是中國跨越與國際高等教育一線水平門檻的必然選擇。”山東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葛連升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獨家採訪時提到。

山东大学:用“一张网”构建数字校园

山東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葛連升

數字化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讓教育模式更有新意

對於教育行業而言,數字化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和手段,而是代表著思維方式的轉變。信息技術助力教學模式創新,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最終的目的是為培養合格人才、促進學生創新思維服務。

過去的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大多是老師圍繞著講臺和教材,講完下課,缺乏與學生的深度互動和交流,學生對於課堂知識的接受率和實踐性都不夠理想。老師對於學生的學習程度和進度也很難真正地瞭解和跟進。

信息化教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過往的“教與學”的模式。例如基於新華三等數字化企業提供的高速、穩定的承載網服務,山東大學大力推進網絡在線課程建設,開展混合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入課程導學單元,從學習到測試,在線互動交流,甚至學習進度,都實現了信息化,學生和老師做到“心裡有數”。

教學模式創新方面,已經有部分老師的課程將70%的學時設計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自主掌握學習進度,在線學習和測試,線下分組交流討論展示,充分調動了學生創造性和積極性。另外30%的時間集中到課堂上,老師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存在問題跟學生進行討論,實施個性化教學。課堂教學滿意度調查顯示,師生滿意度均在85%以上。

數字化學習環境是一系列空間和設備界面的結合,重新定義的學習空間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技術本身,而是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均衡。以山東大學為例,通過信息化建設打破了“一校三地八校園”異地辦學模式存在的侷限性,構建了時時處處人人可學習的校園信息化環境,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的網絡共享。

如何讓優質師資資源能夠跨越校區空間的障礙,惠及更多學生?網絡智能交互教室通過構建三地共上一堂課的常態,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在講課時學生能夠在1+N個教室同時聽課互動,攝像頭跟蹤教學場景,學生無論在本地還是通過遠程,都能夠非常清晰地看到老師教學的場景。當學生有問題時,鏡頭對提問的學生給出特寫,學生和老師之間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溝通。

空間障礙可以打破,時間區隔也同樣可以。通過建設網絡教學平臺,老師設計在線課程,圍繞個性化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學生則可以隨時獲取教學內容。雙方的教學和學習效率不僅有了更強的自主性,且效率也更高。

有線無線一體化、三地一體化,具有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又具有高帶寬和高靈活性的校園網絡,是以上創新教學模式實現的必要條件。目前山東大學與新華三SDN(軟件定義網絡)應用的落地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新華三為山東大學提供超過25000個無線接入點,保證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創新。

以服務為導向構建數字化校園

數字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社會服務、校園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進行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

也就是說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全部實現數字化管理,既可以打造學校統一的管理標準,還能提升管理效率,從教職員工到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山东大学:用“一张网”构建数字校园

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校園E站俯視圖

山東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葛連升表示:“以往很多管理的出發點僅僅是‘管理’,忽視了師生的服務及體驗,建設的信息系統師生不願意用。”因此,山東大學樹立“師生是服務對象,而不是管理對象”理念,以師生為本,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服務導向、標準導向、績效導向,山東大學開發建設全域數據庫、網上服務大廳、校園E站和學院信息系統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落實 “教師辦事不出學院、學生辦事不出校區”的“兩不出”目標。從學生、老師和行政服務三個層面去推進數字化的管理和服務,目的是藉助數字化體系提升學生和教職員工的信息化體驗感和滿意度。

數字化管理的核心是數據化。首先建立數據標準,比如基本的數據項、數據表、數據分類、權威數據等;第二是建立標準引用,即編碼、數據字典等;最後是建立相應的制度管理體系,這是一套完整的流程。有了這個標準體系之後,所有的校園數據都要入庫,建造全域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學校評估老師的教學質量、學科水平以及研究生質量等,無需人工對數據進行收集、統計,而是可以便捷地利用數據倉庫和工具進行快速挖掘,直接提供高效的數據統計分析服務。

其次,搭建網上服務大廳。所有面向師生的服務事項、管理事項、審批事項等事務性工作全部在線上處理:教職員工可以完成對教學事務、出國事務、開立證明、各類繳費等個人事務一站式辦理;學生服務相關的事務、打印、查詢資料也只需藉助信息終端進行操作。

同時,部署多種類型的服務教學、生活、管理的應用系統,充分提升數字化系統服務師生的能力。山東大學全新打造的24小時在線業務辦理平臺、自助服務終端等,初步實現了面向師生需求的服務型導向信息化應用架構,師生滿意度顯著提升。

山东大学:用“一张网”构建数字校园

山東大學智慧餐檯給師生們提供了全新的就餐體驗

數字化應用也將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從具體事務當中解脫出來,解決了人力不足和管理分散的問題。比如校園卡系統,過去需要超過30人進行管理和服務,隨著數字化的應用已經縮減到了11個人,未來隨著微信、支付寶的進一步普及,人力需求會越來越低,通過自助機來服務,只需要幾個人來做服務和異常處理,這會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不僅是校園卡業務,校園網的整體運維管理也可以更多地藉助數字化的手段。山東大學三地一體的校園網運維管理與新華三進行合作,部署ITOA運維大數據系統,推進實現校園網異常流量預測、故障深入定位分析、網絡質量監測與區域熱圖分析等功能,初步實現了藉助用戶位置與軌跡分析,更加智能地分析學生日常行為。這使得學校相關工作能夠基於龐大的數據分析展開,節省了業務部門的工作量。

在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已無限接近普及的時代,其實每個用戶早已習慣於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中無縫穿行。山東大學的服務型數字校園的構建,其實也是讓師生在校園生活中感受到早已熟悉的線上、線下融合——這不僅是趨勢,也是師生實實在在的需求。

數字化校園的未來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身處數字化時代,如果教育行業信息化理念不能與時俱進,那麼被淘汰的恐怕不僅僅是“一部分人”那麼簡單。

山東大學十三五信息規劃五個導向中,明確提出“目標導向是重點”,而山東大學信息化發展的目標,則是在2020年晉升到全國高校信息化建設前列。經過數年的信息化建設實踐,山東大學已經感受到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管理等方方面面帶來的改變。

著眼於更大的空間,高校信息化建設除了從教學和管理服務層面能夠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另一個核心工作是推動科研進步:新華三與山東大學合作共建的大數據、物聯網、網絡技術實驗室,一方面為學校教學科研領域提供了信息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會推動教學科研領域的發展進步以及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我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教育信息化的提升,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對於構建教育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觀點

“教育行業信息化有其特殊性,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理念創新。學校信息化之首要是人才培養,要樹立“師生是服務對象,而不是管理對象”的辦學理念,圍繞教學模式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科研水平提升,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和信息化發展。從這方面來說,教育信息化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思維範式的轉變和教育供給側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以信息化引領驅動教育綜合改革,推進教育管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提升,從而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進程。”

——山東大學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葛連升

《哈佛商業評論》點評

互聯網給教育改革與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邊界限制被不斷打破,信息的傳遞與接收形式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教育行業數字化的核心還是育人為本,圍繞如何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新培養模式提供服務。

數字化轉型為教育變革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成長方式,同時全面提升了校園的數字化管理水平,為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提供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