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家长和小朋友们进行现场互动

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指导老师与小朋友进行现场互动游戏

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体验指导老师的小游戏

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孩子 通过各种游戏教孩子成为校园“交际高手”

 互动

专家现场调查检验孩子交际能力

超棒的小记者仅5名

当天下午3点半,陈老师首先让大家观看了一部微电影,大概讲述的是有个小女孩只有在母亲的引导下,才敢和妈妈身边的阿姨聊天,否则一言不发。

电影播放完毕,陈老师与现场9月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做了个互动,“你们第一天去学校,什么感觉呀?”256号小记者陈庆杨率真地回答:“我好紧张!”还有两三个小朋友,有的回答好开心,有的认为很好玩。

陈老师又问:“到现在为止,你们认识几个新同学了?”陈庆杨老实回答:“3个。”其余两个小朋友一个认识了7个,一个认识了15个。

陈老师提醒在场的家长们注意,为何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人觉得上学很开心,有人却觉得紧张;在开学短短不到一周,有的认识了十几名新同学,有的只认识了3名?这些就是孩子们的情商与交际能力不同所导致的。

为了考察大家的交际能力,现场陈老师让小记者们填了一份《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现场的小朋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现场交际能力超级棒的小记者仅5个,其他的小记者交际能力都算一般。

游戏

小记者与家长们真情互动

寻找最适合的那个人

为了鼓励孩子勇敢地与他人交往,陈老师在现场教大家玩“爱在指间”的小游戏”。现场的小记者和家长们分为两组,每组24个人,1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2组成员站内圈身后,围成一个外圈,两两相视而站,听陈老师的口令,做相应动作,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根手指表示“我不想认识你”,2根手指表示微笑“我愿意初步认识你”,3根手指表示和对方握手“很高兴认识你”,4根手指表示相互拥抱“我很喜欢你”。当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什么都不做,如果伸出的手指一样,就作出相应动作。

212号小记者游鸿鉴与388号小记者叶赫,听着老师的口令,像玩石头、剪刀、布一样,同时伸出了3根手指,两人用力地握了握手,还甩了几下,然后你看我我看你,哈哈大笑。

“陈老师,我刚刚也和我妈妈对上了!”331号小记者蔡瑜皓,在游戏中恰巧和他的妈妈碰上,两人不约而同地伸出4根手指,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

通过游戏,小记者和家长们发现,原来对方和自己的想法,往往都不太一样。陈老师认为,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他教大家一个“放松疗法”以及“5分钟暗示法”,建议家长们 在孩子睡前5分钟,可以和孩子谈谈心,鼓励孩子,发现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引导和帮助。

 对策

孩子的不同性格或者类型

专家建议“对症下药”

人要有“朋友圈”,才能过社会生活。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是父母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当然,首先父母得找到病根,然后方能对症下药。

A 孤独型

这类孩子几乎不注意他人的眼睛,面部表情呆板,对父母不依恋;在学校则少言寡语,对别人的接近态度冷淡;对玩具不感兴趣,但对不是玩具的东西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和迷恋,尤其是圆的或可以旋转的物品,会迷恋很长时间不让更换。一般来说,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待儿女较为冷淡,被称为“冰箱型父母”,通常导致孩子情感上远离父母,甚至采取冷漠的态度对“危险”的外部世界进行逃避。

专家建议父母:随时随地以身作则,尽可能参加社区活动,让孩子在父母带动下有勇气去尝试各种活动。

B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偏好独自游戏,与同伴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交往技能差。他们通常玩自己的东西,即使自己不玩也拿在手里,没有分享意识。个别孩子还会出现独占玩具,摔别人的玩具进行报复甚至动手打人等行为。这类孩子在家里地位特殊,家长们的骄纵使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

专家建议父母:用情景表演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景表演,产生尽可能多的相关场景,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玩得起劲时,让爸爸扮演一个抢玩具的人,一把抢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妈妈坐在孩子的身后,指导他(她)用商量的口气问:“你怎么抢我的玩具?你想玩可以和我商量嘛!”在不被理睬之后,引导孩子说:“你可以拿玩具和我交换啊!”

C 偏交往型

这类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与邻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但一旦出到外面,却很拘谨。这类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际交往经验较少,平时只喜欢与某些熟悉的人交往,而且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专家建议父母:让孩子结识新朋友,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交往的对象,和他一起制定暑期或者寒假交友计划,比如:一个月内认识几个朋友,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与孩子一同设计各种漂亮可爱的便条,便条上有问候语、自我介绍、门牌号码或联系电话等等。让孩子随身携带便条,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时,亲手将便条交给他们,当然,选择对象时要注意安全性。

D 被动型

这类孩子其实很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却从来不敢主动去邀请别人,他们常常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开心地玩游戏,既羡慕又期待,希望哪个热心的孩子能够发现他,并主动邀请他参加游戏。

专家建议父母:利用每次外出活动增强孩子自信。那就是:“我们要靠自己!我一定行!”比如,在外就餐时,服务员通常不由分说地为每一位客人倒上茶,如果孩子不愿意喝茶,那怎么办?这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表达。鼓励他通过自己的争取换到一杯白开水,那么以后,他就会勇敢地向服务员表达诸如点菜、找洗手间等其他的愿望啦。

 E 能力缺乏型

这类孩子的交往意识较强,行为也很主动,但理解能力较弱,冲动控制力较差,因此交往时常常被排斥或引起冲突。

专家建议父母:可采用易子而教。假期里:两个家庭都外出旅游时,相互交换孩子;在隔壁邻居之间进行短期“易子”活动;有亲戚关系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互换,到自己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