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再次选择从戎报国,再赴军营锤炼硬功。

“二次入伍”,听起来简单,这其中有多少不明的心酸苦楚,无人知晓。对军旅人生的肯定,对钢铁营盘的不舍,对战友兄弟的想念,催生他们再次穿上心爱的军装,投身强军实践。在中部战区空军某新训旅,一个二次入伍的班长和一个二次入伍的兵,谱写了一段的佳话。此刻,故事的主人公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较量。

“雪”压青“松”挺且直

2008年12月,16岁的河北籍新兵刘雪松参军入伍,服役于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成为一名重机枪手。2010年因身体原因退伍,一年后再次入伍,现任中部战区空军某新训旅某连士官长。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第一次入伍时刘雪松和战友们在一起。二排左起第三名为刘雪松。

履历简单,经历不易。十年前,怀揣着为父亲延续军旅梦的简单初衷,刘雪松懵懵懂懂地走进了野战部队。入伍没有“蜜月期”,直接上岗。野战部队的训练强度和高起点的军事训练标准,一时让新兵刘雪松吃不消。可这样的“突袭”每日都有。于是,从新兵连开始,刘雪松暗下一股劲儿,不能给爸爸丢脸,不能因为年纪小而退缩。

体能考核是重头。都说陆军靠腿,新兵科目直接上重装五公里。对于刚刚入伍且没有什么体能基础的新兵来说,跑一次下来好像就是“半条小命”,两腿打晃发软,充血的喉咙和燃烧的肺叶,还有一次次为没达到考核标准拖了班级后腿的自责。刘雪松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他告诉自己,追着前面跑得最快的同志,可能暂时追不上他,但只要朝前跑,一定可以合格!通过努力,刘雪松在新兵连达到了所有体能科目的合格标准。

下连后,夜间长途行军让脚底磨破再长上新肉,再磨破……慢慢的已经没有疼痛知觉。班战术行动,35公斤的重型机枪验枪时机匣盖把手指划破结痂慢慢的形成了点点伤疤,直到10年后仍清晰可见这些微型的“功勋章”。在教导队强化训练,5公里打底,20公里预热,每天都在“攻山头”,进攻冲锋!刘雪松渴望成为战争时期的“重火力点”,更渴望在如今的军营中建新功!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10年前的新兵连。二排左起第二名为刘雪松。

然而,腰伤复发让刘雪松无法参加年终考核,没能圆士官梦。退伍那天,他忍着眼泪。

回家半年,刘雪松好像变了一个人,不说话,不出门。伤病的反复可以忍,那种离开紧张节奏的神经却颓废下来,好像一根皮筋会随时抻断。妈妈看到儿子的变化,知道他还是怀念军营的生活,便鼓励他赶快养好病,还有当兵的机会。

后来,刘雪松在一家物流公司做拉货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朝夕相处的战友。当新兵班长得知刘雪松想再次入伍的想法后,十分支持他,鼓励刘雪松再圆军营梦。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士官长刘雪松在尖兵讲堂上为新战友讲述自己二次入伍的经历。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训练场上一丝不苟,刘雪松纠正新战友队列动作。

有时候,连苦都让人怀念。2011年冬天,刘雪松终于再次梦圆。重新经历一次新兵连,重新体会那种冻疮、腿肿、喉咙嘶哑的新兵生活。很多人无法想象这样的日子再重复遍会是什么样的体验,但刘雪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当再一次钢枪紧握,他真的热血沸腾,“那种穿军装的感觉,真好!”如今,第三次来到新兵旅,刘雪松已经是一名主抓训练管理的连士官长,帮助新战友们走好自己的军旅第一步。为了这一天,他用了10年。

在新兵旅尖兵讲堂上,士官长刘雪松是这样说的:“军装穿久了就长在身上,脱了就不得劲儿。”

“乾”坤易转,初心难改

南方艳阳。2015年9月,湖北籍新兵姚乾申参军入伍,服役于原南京军区某集团军,成为一名炮兵。2017年因部队撤编退伍,一年后再入伍。现为中部战区空军某新训旅的一名新兵。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二次入伍的新兵姚乾申参加叠被子比赛。

时隔一年再次回到军营,那种久违的感觉扑面而来。从火车站的接兵队伍中走进新训旅,姚乾申始终在笑,好像浪迹的游子归乡的喜悦。熟悉的营房、制式的内务、嘹亮的口号,整齐划一的精气神儿都让姚乾申激动不已。

新兵的生活始终是军旅人生的发力点,在炮兵部队服役的经历成功为他二次入伍打下基础。三公里训练,从摸底到平时训练,姚乾申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他还主动推着同年兵往前跑,不断告诉他们:迈开腿,往前看!

整理内务,他也是一丝不苟,被子重新压,重新定线,重新抠角……姚乾申觉得可以再次入伍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不知道“内幕”的同年兵们都愿意向他请教,他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个皮肤黝黑、长相憨厚的新战友却是一名“老班长”。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和陆军战友们在执行任务中。

一年前,面对老部队撤编,面对母亲脾脏摘除,副班长姚乾申不得不转身回乡照顾重病的妈妈。一年间,妈妈病情得到缓解,姚乾申为了生计只身跑到珠海一家工厂做活。夜班12个小时,两班倒的工作时间他也不叫苦,看着流水线上的产品经他之手出厂,也有一些小自豪。

然而,这个19岁少年却总是想起军营的生活。虽然练兵苦,但是苦中都是甜,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它的美好。如同士官长刘雪松不愿意脱下军装一样,当妈妈的病情渐好,姚乾申毅然再次从军。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士官长刘雪松正在和新兵姚乾申为新兵进行队列示范讲解。

一个班长一个兵,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二次入伍”?


姚乾申和陆军战友们在海训中。

向参加过朱日和阅兵的班长们学习队列动作,和新战友们一同接受考验……姚乾申一切从头开始。当得知身边的同年兵竟是二次入伍,新战友们都积攒了一大堆问题要问:“手榴弹声音大不大啊、部队过节都干什么呀、紧急集合应该怎么做啊……”日渐,姚乾申成了连队的“新训智能百科”。

面对国庆期间新战友想家的情绪,他主动讲起了自己第一次的新训故事,那些出糗的新兵往事引得新战友们捧腹大笑。看着那一张张真实的笑脸,姚乾申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