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形意拳「撲著身子打人

试解形意拳“扑着身子打人

《武魂》連載了徐皓峰等先生整理的李仲軒先生講述形意拳的文章(下簡稱《李述》)。李先生簡單幾句話就概括了形意拳打人的方法(不是“掄著胳膊打人”,是“撲著身子打人”)、力量的源泉(“提肛”)、效果(“對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可謂言簡意賅。但怎麼打就是“撲著身子打人”呢?它和“提肛”、“腰勁”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對這些似乎不大好理解的問題,我想就個人所知、所學,並結合形意拳譜試著解釋一下,不當之處,敬請識者批評指正。

《李述》說“掄著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撲著身子打人,猶如虎豹竄出去一丈是這個勢頭,略微一動也是這個勢頭。”

先說“掄著胳膊打人”。所謂“掄著胳膊打人”,是靠胳膊的屈伸、擺動去打人的。這種打法,一是雙腳不動,或鑽,或擺,或直拳,依靠胳膊和拳掌去打人;二是雙腳仍不動,依靠身體前傾或加大弓蹬步的程度,掄著胳膊夠著去擊人;三是向前跨半步或後腳越過前腳前進一步,前腳不動仍用胳膊夠著打人。其特點是手動腳不動,或只動一隻腳。

试解形意拳“扑着身子打人

而所謂“形意拳是撲著身子打人”,則不僅手動、腳動,而且身子要擁進(不是前傾),是保持體位中正不變的情況下向前位移。拳譜雲“手不離腳,腳不離手,手腳不離身”、“打法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意思是隻要手動,腳就要動,身子同時也動,是手足身同時動,而且是隻要一腳動,另一腳也要動。比如前腳前進半步,後腳也要跟半步(“手快不如半步跟”),後腳要站到前腳的位置。

拳譜雲“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前後一條線,後足站前蹤”就是這個意思。或者是後足越過前足,前進一步,原前足也要跟進半步。距離遠是這樣動,距離近也是這樣動。正如《李述》所說:“竄出一丈是這個勢頭,略微一動也是這個勢頭”。虎撲羊就是這個勢頭,是竄出去將羊撲倒,不是靠虎爪將羊打倒。

试解形意拳“扑着身子打人

但“虎撲羊”和“撲著身子打人”也是不同的:虎撲羊是虎身向高處躍起,然後落下撲羊。形意拳是兩腳平起平落,身子作平面位移,不起跳。形意拳和一般拳術的步子也是不同的:一般拳術是前進之腳抬起邁出然後落下,形意拳是兩腳擦地而進,腳不抬起,這叫“邁步如犁行”。這樣的步子不抬,沒有預動,是“起無形,落無蹤,行動好似卷地風”,無形而又快,不易為對方察覺。

“撲著身子打人”的力源在何處呢?

拳譜雲:“消息全憑後腿蹬”。腳一蹬,催動前腳和身子前進,但力源並不在腳。正像《李述》所說:“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門一提腰上就來勁,腿上就跟著來勁,後腳蹬的是腰上的消息。”這似乎有點矛盾,後腳蹬的是腰上的“消息”,還是提肛的“消息”?也就是說力源是在腰上,還是在提肛?我想加以說明:形意拳的發勁方法是“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肩催肘,肘催手”,是丹田鼓動(按《李述》所言是“肚子微微向前一頂”),使腰(命門)自然後凸,又促使胯(臀)下墜前收,這時肛門會自然提起。

试解形意拳“扑着身子打人

胯收也催膝力下行至足,是腰催臀,臀使肛提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提肛的“消息”,也就是說力源在腰。但是實際上,丹田、腰、胯(臀)肛是互動的,是相互制約互相促進的,好像四個互相齧合的齒輪,只要其中一個動,其它齒輪也會隨之按序而動,而且一個部位動得正確,其它部位動得也正確,腰凸、則臀收、肛提。反之,如臀不收而突,則會使腰不凸而餒,肛不提而墜,丹田氣不沉而浮,一錯俱錯,一對俱對,這一點大家可以試一試,一試便知。

所以說“肛門一提腰上就來勁”也不為過,只是力源在丹田,丹田是主動輪,其它是從動輪。形意拳家劉殿琛說“丹田虧,則氣不充,氣不充,則力不足”,這就是內家拳的練習者苦苦追求丹田充實的理由。

這種“撲著身子打人”的方法,既有向前的撲力,又有挨著對手時手打的力,兩股力合在一起,能起到力半功倍的效果。正像《李述》所說:“只要一動就有很大的衝擊力”,“對手困不住你,也防不住你”,“這種威勢又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

這種打法“傷人不傷己”。筆者在太極推手中。運用這種“撲著身子打人”的方法,化後手、腳、身一擁而進,前腳踏入對方兩腿間(形意拳叫做“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對方面對這種氣勢,往往感到想抗抗不住,想退退不了,想閃又閃不開,而我又沒發大力,僅僅是撲了過去,所以是“傷人不傷己”。發大力是傷人又傷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