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拯救中国

阅读拯救中国

叙利亚遭遇空袭,一个5岁男童从战火中死里逃生后,坐在救护车上。小男孩满身灰尘,猩红的血顺着一侧脸颊可怖地流下,表情茫然无措。

他伸手去擦额头的灰尘,竟然发现自己流血了,却不哭不闹,在座位上擦了擦手,随后把手放回膝盖,静静地看着医护人员去救其他小朋友。

小男孩绝望的眼神刺痛了世界。

这是令人揪心的一幕。小男孩的衣服和脸几乎已经成为了同一种颜色,灰塌塌的,被尘埃和硝烟覆盖。而灰尘覆盖不住的,是小男孩从头部和脸上不断汩涌而出的血。

小男孩只有5岁,他少不经事,还什么都不懂,但战争却成为他生活的全部,恐慌和悲恸填满了他的瞳孔。

想象一下,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会不会像鲁迅先生一样发出振聋发聩而又痛彻心扉的呐喊:“救救孩子!”

多愿这世界,再无战争,只有和平。

可是,战争到底有多凌厉、多残酷,生活在和平国度的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

阅读拯救中国

我想起,一件最近我干过一件十分无耻的事。我要忏悔,深深地忏悔。

尽管为了家长和学生,我每天夜晚在今日头条上坚持写作,一天一文志踌躇,个中滋味情思长。可谓笔耕砚田,饱墨横姿。

白天大班课和一对一连续地、交错地上课,忙得碌碌然。下班坐地铁回家经常睡过站,一次醒来,惺惺松松的,居然睡到了广州机场南。但是,我还是见缝插针、一点一滴、锱铢积累地读完了阎连科老师的“荒诞现实主义”作品《受活》和其荣获第六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首奖的《日熄》。

以是之故,每当让学生阅读,抑或家长向我求助学生的推荐书目时,我都会说:“嘿!我和阎连科老师很熟悉,他的《受活》和《日熄》简直就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和《战争与和平》!”家长莫不肃然起敬,学生莫不耸然膜拜,纷纷表示要去购书中心买一本回家埋头苦读。

阅读拯救中国

可是,问题是,读书失间的我,只看过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而且我只看过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我根本就没看过《战争与和平》。

枉被人视作“作家名师”,没有读完《百年孤独》,没有读过《战争与和平》,难道不是一件十分羞赧的事吗?更羞赧的是,我还有意无意地散布一种“其实我读过”,甚至“我很有才,一副才华横溢、十分博学”的样子。

既然我没看过它,我又怎么可能谈论它呢?这不是谈空说幻吗?

说起来,这竟是孩提时读坏书的恶果。小时候,我也曾看过不少“世界经典名著大全”和“一生必读的百本名著”之类的“恶籍盈指”的、谈霏玉屑的鸡汤书。

一开始我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囫囵吞枣先图个大概,提纲挈领什么的,知道什么国家什么作家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书,再像做功课一样好好地潜心无旁骛地读下来。

可是你也知道,世上有多少人能在一辈子生前死后真正读遍那百本世界经典名著?又有多少人真会为了读不完它们,遗芬剩馥,而死不瞑目呢?

再加上我上学心野,野调无腔,野马无缰,连学校课业都从不按时完成,又怎么会乖乖地按着名单把那些吓人的大部头经典看完呢?

虚废词说、虚嘴掠舌、虚舟飘瓦的鸡汤书看多了,会有一个很要人命的害处,就是它能产生幻觉,让你以为自己看了很多经典名著,其实你只不过是略略知道了一点浮皮潦草。

就如一个病骨支离的天天靠吃大量维他命药丸续命的人,一粒小眼薄皮的红药丸就“能提供每日人体所需”来填补你“身体被掏空的感觉”,他慢慢就会觉得日常饮食里的蔬果是不必要的了,甚至忘记了小黄瓜的香脆和豆苗的甜嫩。

当几百页的内容被浓缩为两三页的精要,每一本书看起来都会变得很像,像形夺名,千人一面,面目模糊,所以看与不看的分别就不重要了。

我当年就是如此,知道了《战争与和平》粗线条的梗概,也知道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描写的马孔多镇和主要情节,我也就志得意满了。

然而,我却无法具体细腻地描绘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宋人所说的那样“渐行渐远渐渐无书”,它们全都幻化成了一团烟霏雾集、迷迷糊糊的“世界必读经典名著”和烟霏雨散、朦朦胧胧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就像那粒药厂生产的过期的红色小丸泥一样。

书单代替了书籍,药丸代替了食物。

我以为自己得到了和平,暂时止住了虚荣心发动的求知欲,换回的却是更多的“战争”。这个“战争”所导致的虚无、浅薄、贫瘠。它们比叙利亚真实的战争还令人发怵,饿殍遍野,满目苍夷。

不过,只有战争没有和平的,似乎并不止我一个人,似乎也并不止叙利亚那个可怜而茫然的5岁小男孩。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一群10岁到18岁的孩子们,我问他们有没有读过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结果,所有的500多个学生,没有谁不知道“黛玉葬花”?没有谁不知道“豹子头林冲”?没有谁不明白“草船借箭”?没有谁不清楚“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然而,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读完四大名著呢?我很怀疑。

结果,我调查了一下,仅有9人学生说,他们“翻”完了。

还有491个孩子,整整491个孩子,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深处未形之患的“战争”之中。

何止491个孩子,全中国有多少孩子?!

他们深处“战争”之中,却自以为得到了和平。

比起叙利亚那个从惨烈的战火中死里逃生的、惶惶栗栗的5岁男童,更加令人揪心悲哀的是,中国在粉糜的和平年代里慢慢放弃深度阅读、逐渐虚空下去的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