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海岛金山寺的传说在庆云源远流长,传说故事非常优美,情节动人。原海岛金山寺位于庆云县汾水王村西一里许,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隋代即有此寺。据传该寺院规模宏大,占地千余亩,有骑着毛驴儿关山门之说。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相传唐僧成长出家于该寺。玄奘祖籍河南,出身官吏家庭,外族籍地长安。民国3年编纂的《庆云县志》"轶事"中记述,隋代陈光蕊携妻殷满棠赴无棣县(今庆云于家店村北--无棣故城)上任,途经庆云志门刘村,乘船渡河,水贼刘洪见殷氏娇柔妩媚,顿起歹心。船至河中深处,将陈光蕊推入河中溺死,强行霸占了殷氏。当时,殷氏已有身孕,只得忍辱偷生。孩子生下后,刘洪又欲加害。殷氏将写有身世的布条缝于孩子胸襟上,然后将孩子藏入木匣里,偷偷放入河中。木匣顺水漂至金山寺河段,被寺内僧侣发现救起。之后不久,殷氏自尽身亡。法明长老先将孩子托付附近康家村(该村原在庆云镇陶家村西北角,早已不存)一梁氏乳养,稍长后回寺,俗称海流和尚,这就是后来的唐僧。艺人将此事编成戏曲"倒听门"《殷满棠诉苦》或评书段子,流传下来。隋朝推崇佛教,著名寺院僧人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唐僧13岁那年,隋朝在洛阳考选和尚,由于他经历特殊,天资聪慧,被破格录取。从此,唐僧离开了庆云海岛金山寺,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唐太宗贞观3年,唐僧从长安出发,经玉门关西行,来到印度国取经,历时17年,回国后著书立说,为传播佛教文化和对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因唐僧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3类经典著作,被赐号三藏法师,人称"唐三藏"。

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唐三藏)出家修行之地

庆云海岛金山寺在古玉皇庙旧址上重建金山寺,寺院集纳了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精华,每一处建筑、每一处塑像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观后让人流连忘返。成为江北最宏大的净宗寺院,有"北金山"之称。

2004 年,杭州天目山齐素萍居士,发愿在故乡弘扬佛教文化,斥资回乡重建海岛金山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寺院常住僧人300多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佛寺建筑中"伽蓝七堂"的传统布局方式。所有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展开,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建成部分称婆娑世界(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钟楼、鼓楼、藏经楼、万佛堂等)。寺内还珍藏着古代青石佛像、铜佛像、菩提树经文和《乾隆版大藏经》、《四库全书荟要》等众多历史文物,均价值连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